叶嘉怎么也没想到那包‘鹅卵石’竟然是红薯的种子。在她固有的印象中红薯是没有种子的,现代农业中推崇的都是藤蔓扦插种植的。或许红薯有种子,但受环境影响结籽率不高。一般来说选择扦插种植的作物都是种子种植效果不理想或者是发芽率低,但不得不说,叶嘉的运气不是一般的好。
那一包红薯种子不仅成活发芽长出藤蔓,看样子长势还不错。叶嘉思索了片刻,把铃铛和几个孩子都给叫过来。
孙俊跑在最前面,拎着个小桶和铲子蹬蹬地就蹿到叶嘉的跟前。七岁的男孩长高了一截,睁着一双乌黑的眼睛看人时候显得特别专注。他仰着头期待地看向叶嘉:“东家!”
“嗯,乖。”叶嘉应了一声,伸手揉了揉小男孩儿柔软的头发。
小孩儿双眼亮晶晶的,小脸儿都红了。
据叶嘉的了解,红薯这种作物要想收成好,最终还是要扦插的。如今这些种子既然都已经长出这么茂盛的藤蔓,当然不能浪费这捡来的好运气。
等铃铛牵着两小的到跟前,叶嘉才指使她们去搁藤蔓的枝叶。犹记得上辈子生物课曾经看过相关视频,这种藤蔓扦插的植物都是茎叶用各种扦插方法种植到土壤中。会根据土壤的肥沃湿润程度考虑不同的扦插方法,且成活率非常高。
这件事不难,何况几个孩子从去岁起就老在菜圃中转悠。摘菜掐藤这事儿他们做的是再趁手不过。叶嘉跟他们仔细说了要如何掐,这几个孩子没一会儿就掐了一大捆茎叶下来。
具体扦插有几种方法叶嘉记不清了,但依稀记得是要斜着扦插进土壤,至少要埋进去四到七厘米,也就是一掌的深度。叶嘉这边说着话,正巧孙老汉送完张昌礼回来。转头到了后院这边见到几个孩子弄得跟泥人似的就过来帮忙,顺便也听叶嘉说了如何种。
“东家打算在家后院种么?会不会太挤了?”
孙老汉是不清楚这个红薯到底是什么作物,但若是在后院种的话就太占地方了。这块地已经种了辣椒,落苏,寒瓜,甜瓜这些素菜,还分出了一些种平日吃惯了的白菘萝卜。若再种红薯,肯定得几样菜中选一样舍去:“……这些草植也需要地的,太满都不一定能有好收成。”
叶嘉被他说的一愣,回过头来看向孙老汉。
孙老汉说的也没错,这块地再加一个红薯确实是太拥挤了。就像人需要生存空间,植物也一样。叶嘉扫视了一圈菜圃,思索了片刻做出了选择。
“将萝卜的那块地挪出来种植红薯吧,”如今周家的生计已经不依赖萝卜饼摊子,自然便没有那般迫切的需要种植萝卜:“孙叔说的是,这块地确实有些小了。不过我的本意是在后院试种看一看,等红薯结果之后再做定夺。若这种子收成不好,咱家便不必分出太多的心神去种植此物。若收成好,果实的品相也不错,届时才思考是不是该大面积种植。”
不过,虽说是试种,叶嘉看了地上小孩子摘下来的这么多茎叶也不舍得浪费。谷底那边那么多亩田地,种植各种作物的间隙也有空余的土地。心道与张昌礼商议一番,也好做安排。
叶嘉命铃铛将这些藤蔓妥善收好,叶嘉当日便去了谷底。
谷地这般大部分的作物都已经种下去,还有部分山坡上的田地没有种满。叶嘉匆匆来了庄子上寻人,张昌礼人不在庄子,又去田地里转悠。叶嘉接过铃铛递来的帷帽带上,便跟着庄子上的人去了田里。
这西北的日头是真的晒,张昌礼在田地里待上一个多月,如今人黑得跟当地佃户没有分别。叶嘉老远从田埂上看过去,根本分辨不出谁是谁。若非领路人去将张昌礼叫过来,叶嘉估计都找不着他。张昌礼负着手慢悠悠地从田埂横穿过来,还没走至近前就问叶嘉又来地里作甚。
“老爷子瞧你说的,我难道还不能来了?”叶嘉为了过来可能下地,特意换了一身短打。
张昌礼一看她这幅打扮就皱眉头,嘴里嘀嘀咕咕地说燕京的女子都是穿着体面的长裙,脚不沾一点泥土。他嘴上埋汰叶嘉不讲究,人却是领着叶嘉往他常坐的地方去:“有什么话去阴凉处说,五月份的日头最是晒。别好端端一张脸晒成黑炭!”
叶嘉听着发笑,老老实实跟他过去。
红薯的茎叶叶嘉是直接带过来的。怕摘下来时辰长了种植下去会受影响,叶嘉还特意叫铃铛在上面洒了水,用润湿的布巾子盖着。
张昌礼蹲在茎叶跟前撵起一根红薯茎叶看了许久。如今传统的种植技术自然是种植种下去,等待发芽开花结籽。除了稻米小麦高粱等作物已经有了育秧的种植技术,别的还是最传统的种植方式。有句话叫‘清看三丈树,原是手中校’,叶嘉提出的茎叶扦插的种植方式张昌礼不是头一回听说。但这种方式一直适用在草木上,还未曾有在作物上的用法。
张老头儿眉头皱得很紧,怀疑地看着叶嘉:“你是如何知晓这东西该这般种植的?”
“自是从书中瞧见的。”叶嘉眨了眨眼睛,迎着张昌礼打量的眼神半点没在怕的。毕竟周憬琛跟余氏都默认了叶嘉,她更不用怕张昌礼怀疑,“老师且说行不行吧?”
“行,自然是行的。”
张昌礼见叶嘉半点不慌,哼了一声收回了视线,“但你怎知这东西一定丰收?”
“我不知。”叶嘉很直白地坦诚:“不过是白得来的番邦种子,试种也无妨。这东西养护管理并不太需费心,比稻米要顽强得多。若是试种成功,将来也是供人饱腹的好粮食。”
张昌礼这老头儿一辈子都在忧心怎么提升粮食产量,忧心天下百姓食不果腹。叶嘉的话算是真真切切地戳中了张昌礼的心。当下他也有些莫名的激动,抬头看了眼不远处没有开出来的田地出了神。须臾,他才神色郑重地点了头应下了:“成,你先回去吧,这些我叫人来做。”
这么多的茎叶也就一亩地的量,兴许还没有。叫一个男人过来,一天就能弄完。
叶嘉在田埂旁边看了会儿,看张昌礼安排的有条不紊便就没有在旁边看。一大包的茎叶种下去,叶嘉回了周家已经是下午。
余氏已经从作坊回来,人在前院的葡萄架些葡萄下去。如今葡萄藤爬满了架子,郁郁葱葱的叶子嘉心里有些奇怪。难道今儿的生意又不好了么?申时一刻了还没有收摊关门。
“估计是不好。”余氏回来之前去铺子看了一眼,“我瞧着今日的人也不多。”
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三天了,从前日开始就越来越晚。叶嘉心道总不能是镇子上的食客吃腻了她家的口味,又或者是镇上又开了一家买熟肉的铺子?
叶嘉心里正嘀咕着,院子外头忽然传来的大的动静,好似有几辆车拖着从门前跑过似的。她跟余氏对视了一眼,果然门外传来的拍门的声音。院子里头还没有人说话,外头响起了一道熟悉的嗓音。起先婆媳二人没想明白是谁,等那人报了名字才知是阿玖回来了!
“院子里有人么?来开一下门。”
孙老汉当下就没有耽搁,上前去将门栓拉开。阿玖骑在马上,跟林泽宇一道拉着一辆车进来。
车上是一堆稀奇古怪的西域特产,其中最多的东西就是西域香料。阿玖利落地翻身下马,四个多月未见,阿玖整个人壮了一圈。肤色也似乎黑了不少,但人看起来锋芒毕露。他身边跟着的林泽宇硬生生拔高了一截,高高瘦瘦的,整个人看着也精神开朗了不少。
两人看到叶嘉便立即走过来,林泽宇恭敬地行了一礼。阿玖穿着有些西域特色的衣裳,深邃的轮廓看起来就像个中世纪的欧洲人。
他目光在院子里扫了一圈,没看到叶四妹还愣了一下。
“四妹在铺子里。”叶嘉一看他这神情就猜到他想什么,“五妹走后,四妹接替了五妹做吃食铺子的生意。白日里大多不在,晚上才回。这个时辰也快了,过不了一会儿便会回来。”
阿玖点点头,跟林泽宇两人将车上的东西卸下来。一大箱一大箱的香料,特殊的药材,种子。除此之外,最多的自然是金银。这次阿玖跟着程家押送了三千多块香胰子过去,一路走过好几个国家,来回耗时三四个月。那边的香胰子价格跟大燕这边就是两个价,说是漫天要价都不为过。
但即便价格在阿玖看来都高得离谱,这些大燕运送过来的东西还是好卖。这约莫就是物以稀为贵。
这次去西域经历的事情可并非一朝一夕能说完,阿玖还是挑了几样要紧的事情说。
一便是程家跟中原香胰子商户断了联系以后,香胰子货源是十分紧俏的。程家这次除了接受了周家的三千多块香胰子,还有轮台一家香胰子作坊的两千多块香胰子。以及一千多块中原地区弄来的名贵香胰子。这些货物划出了明确的价格等级,买卖自然也分档次。
阿玖这次跟程家过去,除了防止信息差,还有就是多了解西域的行情。
这些事叶嘉不用特意给阿玖交代,他心里都清楚。将那一大箱子的金银交到叶嘉的手上,阿玖顺势就将这些事说给叶嘉听:“虽说价格低廉买卖会容易些,但跟程家往来的西域商户都是做的贵人的生意。相比较价格低廉的,显然好品质的货物更畅销。”
这次程家带过去那么多的货,别的胭脂水粉姑且不谈,就论这三种香胰子。
中原地区弄来的名贵香胰子是卖的最抢手的。待到这等货物全部卖光,当地的富商才勉为其难接受了周家的货。而从轮台接受的那两千多块香胰子,一直到四月才算售罄。当地贵人比预料得更财大气粗,也更挑剔。阿玖留心观察了程家此次的负责人,估计下一次程家再往西域运送货物,估计会减少轮台那家作坊的进货量。
“姐,周家作坊的香胰子不能再做的更讲究些么?”阿玖是亲眼看到了不同种类售卖结果的分别,最直观的感受认识也是清醒的,“上回去轮台进货,苏家的澡豆不是也有一两银子一斤的么?”
事实上,今日阿玖不提这一桩,叶嘉也有将澡豆精品化的打算。她先前做平价款,就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市场。如今已经确定市场饱和,眼睛就要往外看。
在西北这块地界上,能往外看的只有三个方向。要么往东,冀州以及南下中原地区。要么往西,西域拓宽商路。要么往南,安西都护府及以下。这三个方向就预示着三种不同水准的货源要求。
用叶嘉的话来说,西域算是出口,货品的品质就需要保持中等往上,甚至要往精品做。往中原地区走,走得只能价廉物美的路线。毕竟中原的香胰子技术更成熟,货源更好。周家的香胰子像卖出去只能低价倾销。安西都护府在北庭都护府以下,其实百姓生活水平比北庭这边更好一些,维持平价。
叶嘉的本意是根据市场的消费水平来定价,并针对性地选择销售方式。阿玖回来之前她就已经在计划着这件事,阿玖的这番话只能更肯定叶嘉的想法:“这是自然。”
阿玖才刚回来,舟车劳顿的实在辛苦。言简意赅地交代了一些事,叶嘉便打发他回屋去歇息了。
叶四妹跟秋月是天快黑的时候才关了铺子回来的。
两人进院子时屋里都掌了灯。这段晚膳是叶嘉带着铃铛喜来做的,做的手艺自然比叶四妹差一些。一群人在等着用饭时,叶四妹回了屋就再没出来。叶嘉本来还有些诧异怎么这么久,准备叫人去看看。被余氏一巴掌拍在手腕上:“罢了,我们先用饭吧。”
叶嘉愣了愣,余氏说要开饭,自然是听她的来。铃铛喜来将饭菜都摆上时,余氏又开口提了一句:“给媛娘夫妻留一份饭放锅里。”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