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殖民地不是一蹴而的,需要筹备,不过为了防止发生变故,下手越早越好,殖民就讲究一个不要脸,先拿到手,后面就好解决了。
这基本上是大多数殖民者的套路,尤其是列强最擅长先生米煮成熟饭,而碍于殖民者的实力,也就捏鼻子认了。
……
法拉巴纳村是马塔贝莱省(津巴布韦)北部的村庄。
随着东非对马塔贝莱省的重点开发,马塔贝莱省也有了人烟气息,当然,东非这种国情下,仍然显得很空旷,村庄之间间隔的都比较远。
不过城市周边就反着过来,城市作为一个比较高级的体系,需要的更多是分工协作,所以城市旁边的村落反而紧密一些。
东非虽然地广人稀,道路建设却一点也没落下,所以交通比较方便,要真是五六年前,连条土路都没有,那才是真的困难,不过东非好在一点,那就是稀树草原气候为主,开发起来也不算太困难,尤其适合骑兵活动。
东非现在马匹数量也不算少,大约八十多万匹,不过相较于东非这么大规模的草原地带,那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和同类型气候为主的墨西哥和巴西相比。
墨西哥和巴西都有热带草原气候,只不过热带草原气候区域面积比不上东非,但是墨西哥和巴西的马匹数量分别是美洲第二和第三,第一则是美国。
东非马匹数量和牛的数量都不在一个等级,这一点和东非的农业政策有关。
当前东非主要推行的是牛耕,毕竟马是欧亚地区引入的,对非洲气候适应力还不强,东非也在积极培育自己的本土马品种,东非培育本土马品种时也直接从墨西哥和巴西引入了一批。
牛比马好养活,养牛比养马成本低,耕地是耐力活,耕种季节连续的高强度耕地,马掉膘很快,而牛只要补充足够的草料再加点谷物,牛的耐力是很强的。
同时东非的移民属性,也要求东非大力推广耕牛,因为牛比马好控制,俗话说“牵着牛鼻子走”,而控制马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马比较娇贵,且性子烈,要好生饲养管理才行,投资较大,当然,马匹的速度给予了其重要的军事属性。
东非的很多移民,按照前世话来说都是“赤贫”阶级,而牛马都是地主和贵族老爷家的宝贵财产,富农和自耕农倒是有可能养的起,但是那种人也不会来东非。
所以东非移民里绝大部分都没操作过大型牲畜耕种的经验,好在东非是集体农业,会使用和畜养耕牛的人不是没有,匀一匀,勉强凑合着用,这也不是什么难题,渐渐的其余人也就会了。
法拉巴纳村深处内陆,这里还没有完全推行以畜代奴政策,不过赶上东非畜牧业大爆发,也分配了一些,配合着奴隶一块使用。
马塔贝莱的农村建设水平肯定比不上中央省,但是条件却不比其他地区差。
主要还是政策上赶着了,马塔贝莱省的定位是工业省,所以东非政府在这里投入不小,钢铁厂就建了三个,而且都挨着中央铁路,资源调度也方便。
马塔贝莱省的资源分布的非常有意思,就是沿着中央铁路,也就是马塔贝莱省中央位置分布的成矿带,所以中央铁路一开通,直接打开了马塔贝莱省工业发展的任督二脉。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