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这次胶州摩托展会,更多的是为了营销,打开知名度,至于远东帝国的消费情况只能说两极分化严重,不过好在现在内燃机动力车辆都属于高奢侈品,所以东非根本没想过打开平民市场。
而远东帝国这种体量,有钱人还是很多的,按道理来说东非集中攻关广东,上海亦或者是京师,天津这些城市的市场,不过那只是从经济角度考虑问题。
由于东非当初殖民地起家的原因,所以改变很多国家的刻板印象也是东非要做的一个任务。
像美国和巴西,那都有几百年历史已经被大众所接受,东非这些年还是有人会自动归类为殖民地。
这对东非的国家形象很不好,而国家形象又事关市场的品牌效益,就比如当前英国产品,别管质量好坏,在很多国家眼里那就是最好的,毕竟世界第一强国,东西能差么!
这就和前世远东帝国商品出口转内销一样,价格翻倍也有大批人愿意买单,这也是文化霸权的一种体现。
相对于远东帝国的五辆,东非向欧美的投放量超过三百辆,这个规模十分可观,不过欧洲国家多,所以平摊一下也就那样。
而造成东非摩托车产量高的原因,其实是受益于东非自行车产业链的逐渐成熟。
其他不说,二者的轮胎规格就是差不多的,很多为自行车生产零部件的工厂可以为摩托车加工零部件。
而且武装起来也比汽车方便,这就大大降低了组装上的要求,不过也有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对车辆的内燃机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给摩托车提供动力的内燃机,体积不能太大,所以摩托车性能很差,但是这东西现在不属于普遍消费品,顶多算是给那些买不起汽车的中产阶层一个消费的机会。
不过要说到东非现在需求量最大的还是自行车,有了空心充气轮胎的加持,还有这几年东非政府的投入,东非国民对自行车的需求十分旺盛。
主要针对政府机关人员,城市居民,还有军队等,这些群体就让东非国产自行车不愁销。
同时海外市场扩张也十分顺利,毕竟东非是第一大橡胶生产基地,而之前对自行车销售最大限制的就是轮胎。
东非的主要竞争对手也就是美国,美国的橡胶需要从巴西和东非进口,而巴西本国之前对橡胶产业并不重视,顺带让美国在这个领域落后于东非。
毕竟自行车技术门槛低,就是普通人按图索翼也能折腾出来,所以最终还是要看成本上的优劣。
而降低成本除了原料价格问题以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扩充产能,东非布局时间早,投入大,所以能吃掉这块红利。
德奥两国也是自行车生产大国,不过自行车产业基本上操纵在黑兴根财团手下,一是橡胶需要从东非进口,而黑兴根财团和东非的关系不言而喻,二是黑兴根财团下手早,自行车本来就一直是黑兴根日用品公司的业务,只不过当初自行车性能一言难尽,再健康的人也会感到颠的慌。
不过说到自行车产业,那最重要的还是流水化作业理念,这是恩斯特当初起家的法宝,东非自行车产业就是按照这个理念实现了产业内部的分工协作,提高了生产产能。
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统一标准,这样和欧美一群单打独斗的企业和小作坊相比,东非自行车在质量,售后方面都有自己的竞争力。
统一标准也就意味着品控更加可靠,同时零部件也可以在黑兴根日用品公司或者指定售后点提供,方便维护。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