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英军也有巨贪,但是军队各项规章制度比葡萄牙完善,英国贵族接受的“苦难教育”也比葡萄牙贵族强的多。
用野菜改良伙食也是东非士兵的一种操作,因为在本土的时候,根本就不缺油水,东非畜牧业不算发达,但是规模大,军队供给尤其充足。
就是德国也有可能会有从英国移民或者主动学习英语的人,所以在东非军队里会英语,法语,俄语的人不少。
一一四.四一.七七.一三五
当然,覆盖到近卫师那肯定不是太多,不过有一名士兵祖母是英国人,所以会英文,并且从欧洲移民东非时,带了一箱英文书籍,这次在战场上他也携带着一本英文“圣经”。
“你好,米希尔先生,你有什么诉求!”
而且饭菜就算不可口,罐头的味道是统一的,应该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口味,唯独伊戈尔这种“怨妇”是永远也无法满足的。
但是英文书籍在东非就真是凤毛麟角了,尤其是在军营里,毕竟东非又不普及英文,加上东非印刷业尚不发达,有限的资源自然更多倾向于德文制品。
饭后,东非士兵把餐具收走,这个时候伊戈尔像死猪一样躺在那张他非常不习惯的床上,而米希尔却向东非士兵申请书籍。
而且近卫师的厨师们考虑到这些联军军官平时应该也是大鱼大肉惯了,很多人都挺着个大肚腩,怕他们吃不习惯,还特意多给了些野菜。
如果只是德文书籍,那东非很多军官还是有存货的,就是一些士兵可能也带着书本,对于很多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东非士兵来说看书已经比较普遍。
莫桑比克未开发土地比例比东非还要夸张,而绍奎作为内陆,除了已经沦为战场前线的农田和种植园,附近根本没有什么瓜果蔬菜,好在东非士兵在非洲待久了,从土著那里获知了许多可食用的植物,偶尔改良改良伙食还是不错的。
尤其是米希尔这种小贵族家庭出身,时代行伍出身,虽然不至于像普鲁士那样严苛,家教也严厉不少,尤其是军事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而军事训练中一個重要项目就是战场环境下“吃苦耐劳”。
……
而且现在被东非俘虏后,根本就不算虐待,反而是优待的情况下,米希尔更加满意。
对于伊戈尔的抱怨,他嘴上不说,心里却很难认同,就拿饭菜而言,其实自己比伊戈尔更难接受,伊戈尔是葡萄牙人,葡萄牙也是种植有水稻的,米饭就算不在葡萄牙贵族的食谱里,至少也应该见过。
而米希尔在英国连这种作物都没见过,可能在印度待习惯的英国人能更容易接受。
毕竟是宗教文化产物,本身就带着心理暗示,这种情况下,米希尔被俘后忐忑不安的心灵仿佛受到了洗礼,这对米希尔而言未尝不是上帝对自己进行的考验。
当然,如果自己的室友不是“伊戈尔”,那就完美了。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