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能保证后世之君能接续盛世,亲贤远佞呢?”
朱标微微仰头,靠在了椅背上,看着常升那张不以为意的面庞,发出一声轻叹。
“所以连升弟亦无计可施吗?”
可当他看见常升面上的眉头一皱,欲言又止时,朱标顿时两眼放光。
常升或许确实没法根治这隐患。
但不代表他没有治标的办法不是。
似乎是感受到了朱标那炽热的目光,常升抬起眼眸,和他对上,斟酌道:“倒也不是全无办法。”
“但只能算权宜之计。”
朱标一挥衣袖,连声催促道:“但说无妨,快快道来。”
“科举取仕人数有限。”
“要想任用贤良,唯有宽进严出。”
“所谓宽进,就是启民智,让天下百姓都能读的起书,都有资格平等参与科举的机会,重新校订《官学》也好,谋算孔家也罢,最终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但考虑到朝廷的赋税以及官员为官的精力。”
“中举之才,年岁当有限制。”
“但为鼓励读书,逾岁者,可同官礼遇,考取朝廷指定的部分异地地方官职,如报社分社等。”
“此为宽进。”
“至于严出。”
“则是刨除了平庸之臣后,针对已经在朝廷为官,到了一定年岁,精力减退,或者提前告老的贤臣高官再行安置。”
“就如起复韩国公一般,对这部分官员进行特意安置。”
“以施恩之名异地返聘。”
“安置于报社分社,或是地方闲散官职之中。”
“如此一来。”
“不论是天灾人祸临时抽调任命,还是承上启下,传授经验,都有了斡旋余地。”
“如此一来,给厚积薄发之辈留有一线机会,又给君王用人窘境时临机应变的底气。”
“还限制了官员任期。”
“给后进官员留足了上升空间。”
“只要驭人得当。”
“不愁后进官员不效死力。”
小朱听的越发入神。每逢听到精彩之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的光彩越发炽热,更对常升腹中锦绣有了更深的认知。”
“至于那些返聘官员,他们为大明殚精竭虑了半生,为君者当不吝厚赐。”
“也可传为佳话。”
“至于如何赏赐,赏赐的内容。”
“姐夫可还记得那批参与官学校订,操持试科举的大儒?”
听着常升意有所指的话。
朱标陷入了沉思。
大儒?赏赐?
当初是说给什么赏赐来着。
嘶。
朱标抽了一口凉气。
看向常升的眼神都不对了。
常升不以为意的笑笑,更进一步道:“牌匾,立碑都属常例,为官者与大儒们还需有些分别。”
“若真有一生清正廉明,上承天命,下安黎庶,保境安民之贤良。”
“就如古时状元骑马巡城。”
“送其八抬大轿归乡,赐立生祠又何妨?”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