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都市小说>唐奇谭> 第八百一十五章 渐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一十五章 渐变(1 / 2)

然后是,位于城南的长安病坊,居然成为了当下的医学圣地。因为孟铣为首的东宫药藏局,投入大量人手和资源,进行各种临床试验的缘故;也顺带治好了对古人而言各色疑难杂症,甚至是绝症。

因此也大量吸引和汇聚了,天下有所志向的医者和药工;以交流技艺和学习医典为由,纷纷参与和加入其中;由此也变相建立起第一家批量教习生员的医学院,包括人体解剖在内的研究场所雏形。

乃至在东宫的号召之下,以孟铣为首的创始者,已不满足于校准和验证诸多古籍医书的工作;而开始谋求编撰一部类似《本草纲目》《济世汇方》的大型药典,及相对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医范》。

而这项明显利国利民的工作,不但得到了朝野民间的一致好评,还获得了来自大唐天子的赞许和嘉勉;因此,不但有太医署、尚药局的官方名医陆续加入;还获得了来自王公贵族的大量捐助献纳。

因此,虽然当下负责编撰医书和药典的主导权,已经逐渐转移到了大内方面;但是作为初创的班底,再加上长安病坊的一线临床治疗,孟铣为首的东宫药藏局;还是获得了尤为隆重的名声与美誉;

或者说,在治死了数以千计的疑难绝症患者,也救活和自豪数倍于此,原本只能等死的病坊中人之后;孟铣及其带领的师兄弟和徒子徒孙们;已然成为这个世间,最为经验丰富和手段充沛的团队。

以至于作为他的恩师和长辈,原本早已经至仕在家,被称为当代药王的孙思邈;也被这场空前绝后的盛事惊扰和打动。以人瑞之身出山为之背书,不但献出多年心得加入《药典》和《医范》编撰。

甚至还号召广大门人弟子,襄赞其事绵尽薄力;乃至是交流、竞技医书、药方上的见解。更有人因为献方和捐书,得到朝廷的嘉奖。也将这场装点盛世的热门活动,如同滚雪球一般的进一步扩大。

因此时至今日,仍然不断有来自天南地北的零星医者抵达,以及千里迢迢汇聚京城的患者及家眷,汇聚在长安城南的病坊左近;排队等候被诊断和救治的机会。就宛如是进京赶考一般的热闹非凡。

相比之下,原本只是为了解决太子李弘,从小就徘徊不去的陈年痼疾,而专门进行大范围人体试验的初衷,早就被掩盖在这一片纷纷扰扰的一时浪潮之下;只剩几个特定小组还在孜孜不倦探寻着。

而他们的凭据,就是当初江畋随手留下的十几本医书;以及关于后世流传的青蒿素、青霉菌、胺磺等,有效抗病成分的方向性指示;进行无数次实验和探索,以获取某个微乎其微的概率和可能性。

而由太子李弘所主导的变化中,另一项最为显着的成果;就是矗立在泾水、渭河沿岸的一系列水力工坊了;这些取代了原本水碓、水磨的机关工坊,不但能够批量锻造打磨各色铁器、铅锡铜制品。

还能够带动碾磨机关来粉碎,树皮、竹木、腾麻等粗坯原料,将其变成制造轻薄坚韧耐用的新纸浆料;再就近通过窑烧的松烟墨和木焦油,调制而成的细腻油墨,在数丈高的活字印版机关上成书。

然后,这些大量翻印的各色廉价书籍和官方范本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又通过东宫名下相关的产业,行销在天下大小城邑的书店、书局中;填充到各个名城大邑和要冲城池,官学所属藏书楼内。

因此,当下东宫在朝廷拨给和大内的份例之外,最为来钱的收益大项之一;就是这种已上规模的印书;毕竟相对天下亿兆生民,其中有志游学长进,科举晋身的读书人及其家庭,又何止千千万万。

毕竟,又有什么样的民间版本能够竞争的过,由当朝储君的文学班底,所校准的规范性书籍;而且,籍此弘扬的还是东宫的名声,而在民间隐隐被当做是当朝太子,施与天下读书人的恩泽与福利。

相比之下,作为多条腿走路的另一项赚钱之路,在东宫名下的产业中,尝试飞钱联营的项目,就相对要坎坷的多了。其中牵涉理由也很简单;官不与民争利,更何况是国之储君,怎能被铜臭熏染。

因此不要说是上达天听,就算是辅佐太子监国的几位宰相,都表示出不同程度的劝谏或是反对之意;甚至还有人籍此弹劾,在东宫之中出现了功利事君的阿谀之辈;唯有宰相萧德昭表示隐晦支持。

因此,太子李弘也只能在听政时,稍露口风之后就纳谏如流的接受了进言;同时以兴利去弊为由,整顿了一番投寄在东宫下的诸多产业;将一些直接涉及邸店、坊柜和质铺的营生都顺势剥离出去。

然后,再度在上书言称关中府兵之家,多有生计艰难,请求免于债务的老调重弹时;又捎带提及这些戍边、上番的士卒;虽有衣粮盐菜输供、财帛充饷,但总是多有延迟未及,导致家中生计困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