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罗桂祥扭头对另一边的唐装老者笑着说道,“让你见笑,这小家伙是我一位老友的孙子,多年未见,没想到长这么大了!”
那老者也是伶俐之人,笑呵呵的奉承一句,“罗家凤子麒孙,相交之人也是龙凤之姿,这位小哥一看面相,就知不凡。”
裴姓老者这是猜错了两家关系,还以为真的交往有多深厚呢。罗桂祥呵呵笑了两声,他并没有给卢灿介绍这位裴姓老者,看来两人的关系也不算很熟。
“你爷爷精于古玩,你也懂壶?”罗桂祥问了一句,见卢灿微笑不语,便挥挥手,“去看看,多向贾老师请
教,他是这方面的鉴定大家。”
诶!卢灿点点头。
罗桂祥或者是忘记,或者是根本就不知道,两年多前他收来的卫景瑗自作用壶,还是来自卢灿手中。
得罗桂祥的许可,卢灿再度站在贾文东的身边。
这是一把菱花棱边紫沙枣红壶。
壶身为枣红色,通体作菱花式,盖身浑然一体,分六瓣组成,上下对称。棱线凹凸分明,有棱有廓,权衡比例,秀丽可爱。
这种壶的式样,是由线云壶变化而来,桥钮与菱花瓣相融,嘴作棱花式,胥出自然,手柄弯曲恰体,端握方便。
壶腹中央束一方腰带,整个菱线自壶顶至壶底相交成一点,分毫不差。
壶盖六面可置换,十分严密,技艺精湛。
壶是好壶,可是,卢灿却隐隐有种熟悉的感觉!难道自己上辈子见过这种壶?
不可能啊!这种精品壶具,只要见过一眼,肯定不会忘记!
这是为什么?卢灿挠挠头,想不明白。
也许稍后上手,能探明一二。
贾文东鉴定这把壶很有意思,戴手套的右手,五指揸开,托住壶底,形成掌心空。没带手套的左手,食中指两指探入壶口内,估计在触摸壶内部。左手大拇指以及右手托底五指发力,轻轻转动壶身,让探入的食中二指,在壶内自由滑动。
这是茶具行业内常用的“边角鉴定”。
所谓“边角鉴定”,就是从壶内部、壶口、手柄、壶底、壶盖孔、壶雕痕等边边角角地带,检查壶的质地、做工时间、工序,来确定壶具的真伪。
这一套茶具,型制古朴雅致,如果真是赝品,其外部还真的不容易鉴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沈子澈不是时大彬、陈鸣远,他的壶具,出现频率并不高,作品数量也不多。
因此,对他的制壶风格论断,并不准确,所以
,不能以制壶风格来确定这套壶具真伪。
所以,贾文东才采用行业内非常少见的边角鉴定法。
罗查理和林嘉义不懂,看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卢灿却在旁边看得津津有味,心底直叹不虚此行。
很多鉴定技巧是需要观摩学习的。
虽然贾文东不会介绍其中技巧以及判定标准,但卢灿作为行内人,从其手法上还是能看出某些端倪。
他目不转睛的盯着贾文东的手法,生怕遗漏一丝一毫。
旁观者此时都没有开口说话,裴姓老者双手搭在膝盖上,神态自若;罗桂祥以手衬下巴,神色肃穆;最紧张的是和裴姓老者一同到来的四十岁中年人,他的神色非常紧张,时不时以手背拂面。最悠闲的是罗查理和林嘉义,两人啥也不懂,无聊的在旁边看热闹。
大约五分钟,贾文东放下手中的茶壶,眉头紧蹙,却一言不发,又拿起壶盖,用放大镜仔细观看壶盖手纽侧的漏香孔(壶盖上的通气孔)。
他的眉头越蹙越紧,放下放大镜,用左手手指擦着壶盖边缘,快速转动壶盖。
许久之后,他将壶盖轻轻盖在茶壶上。
他并没有继续上手茶罐、三才茶碗和闻香杯,而是脱下手套,面色严肃,对罗桂祥说道,“东翁(旧时掌柜对老板的称呼),这壶制型优美,质地上成,应该出自名家之手。”
说到这,他转过头,“裴老板,接下来的话,只是我个人意见,可能说错了,希望您不要介怀!”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明白,这套茶具有问题!
那中年男子蹭一下就站起身来,面带怒色,正准备开口,被裴姓老者一把抓住。
裴姓老者此时已经没有刚才的神色自若,他淡淡的说道,“贾师傅在壶具方面眼力一绝。你说吧,我老裴六十有五,这点承受能力还是有的。”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