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穿越小说>漫游影视诸天之旅> 第425章:初到汴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5章:初到汴京(1 / 2)

安排好家中事务之后,陆诚只带着随从来福,就赶往了汴京。

从郓城县到汴京有三四百里的路程,倒也不算太远,两人两匹马,沿着官道走了没几天,就来到了汴京城。

不得不说,这大宋朝虽然在武力上差了许多,但经济文化确实繁荣昌盛,汴京城的繁华绝对要胜于《绣春刀》世界大明的燕京城。

“荷叶饼,新鲜出炉的枣箍荷叶饼。”

“虾肉包子,热腾腾的虾肉包子。”

“枣糕蜜饯杏仁酥………”

“刚出锅的焖羊肉嘞…”

听着街上的各种叫卖声,感受着周围的市井繁华,陆诚身边的来福也忍不住东瞅瞅,西看看,一副乡下人进城的模样。

“庄主,咱这连着赶了几天路,要不先去吃点?”

“走吧,咱们也尝尝的汴京的美食。”

来到一处人声鼎沸的酒楼,要了几个招牌菜,陆诚尝了一下,的确比郓城县的酒楼强多了。

这年代,炒菜也是刚刚普及没多久,菜品的种类还不够丰富,但一些大酒楼的厨师,水平还是拿得出手的。

吃过饭后,陆诚径直前往太学报到,递交上州学的文书以及对陆诚品学的评定,办完了一系列手续之后,陆诚就顺利成为了一名太学学生。

当然,此时的陆诚还只是太学的一名外舍学员。

自从崇宁废科举后,大宋就采用了学院升贡的方法选取人才。学子先由县学升入州学,再由州学升入太学。到了太学之后,再采用“三舍法”进行人才选拔。

所谓三舍法,准确来说应该叫太学三舍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仁宗时期范仲淹提出的“四门学”。之后在嘉佑元年,欧阳修提出了以“三舍养生员”。后来王安石变法时,也提出了改革科举,从学校中选取人才的建议。

宋神宗年间,三舍法开始在太学中推行。宋徽宗崇宁三年,三舍法正式取代科举。

三舍法,就是将太学学生分为了外舍生、内舍生、上舍生三等。其中,上舍生人数定为100人,内舍生人数定为200人,外舍生不限人数。

各州学府通过推荐或考试,将考生送入太学,成为太学的外舍生。

太学每年会组织一场考试,由朝廷特派官员主持,对全体外舍生学员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合格且平时成绩优异、品行良好的外舍学员,就可以成为内舍生。

每隔一年,太学会举行一场内舍生升上舍生的考核,挑选成绩合格,平时综合成绩优秀的学员成为上舍生。

太学学院内部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月考,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品行表现。

成为上舍生后,所有上舍生累计平时成绩,再加上各方面表现,又被划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生学员的名单会被报给朝廷,朝廷直接分配相应的官职。中等生则是可以直接参加殿试,由皇帝面试。下等生可以直接参加“进士考试”,也可以选择留校任教。

而且,整个学院内部还采用淘汰法,如果有学生在3次月考中不合格,就会被降舍,上舍生降为内舍生,内舍生降为外舍生,外舍生直接被淘汰。

这种人才选拔的方案,极大的避免了科举考试一考定输赢的弊端,不光看最终的考试成绩,还看平时的月考和品行表现,能让学院对学生有一个更清楚全面的了解。

而且,这种人才选拔方式,还非常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际的从政能力,选拔出来的人才也更加有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