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穿越小说>舍弟诸葛亮> 第493章 你有过墙梯,我有诸葛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3章 你有过墙梯,我有诸葛计(2 / 2)

倒是此战结束后、和平年代如果有慢工细活强化城防的机会,可以试试普遍加高城墙、再在外面包砖石。

既然否定了全面加高城墙,剩下的选项也就不多了。

魏延和卓膺众将又商议了一会儿,最后总算是集思广益、头脑风暴,让魏延自己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招数:

“有了!葛公车虽然犀利,但毕竟重心相对不稳,这个弱点也是诸葛先生反复告诫过我们的,所以葛公车在坡度大的地形就没法使用了!稍微施加一点推力就可能自行倾倒!在山坡上,还是只能用云梯车和掘城木驴等器械推进。

所以,我们不如把东墙原样放着,不再加高,也好麻痹曹军。但实际上我军偷偷把东墙背后的第二道鹿角壕沟防线加高加宽,营造成第二道‘东墙’。

这样做的好处是,东墙原本位于钓鱼山陡坡边缘,东墙外多是松软平地。而过了东墙之后,继续向西,东墙和原本第二道鹿角之间的地势,已经逐渐变高,坡度相对陡峭。

一旦曹军用上葛公车,他们也只能用于进攻第一道东墙,而第二道墙在陡坡上,葛公车根本推不上来,其他重型器械只要重心不稳的,到时候也无法使用了。”

卓膺等人听了之后,略一琢磨,都佩服魏延果然学得快,居然又给他想到了一招防守战术。

葛公车只能从平原上推过去打平城!想推到坡度较大的山区关墙底下,是不可能做到的!

当然,或许有看官会觉得奇怪:既然魏延能想到这一点,那他第一次挖“东墙”抵挡夏侯尚的时候,为什么不一步到位‘’直接把墙往后退缩百来步、退到山坡相对较陡的位置起墙呢?

如果第一次就后退到陡坡上,不就省了二茬麻烦了吗?

但仔细审视一下,就会发现魏延这样做的巧妙。

他第一道墙的时候,还真不能直接退到陡坡上筑。

因为平原上的土地才比较松软,适合快速挖掘大量土方。当时魏延要抢时间,还要在东墙内外两侧都挖掘很深的壕沟,外侧的壕沟要充作陷坑迟滞敌人,内侧的壕沟还要用来埋柴草浇鱼膏、便于钓鱼山顶峰的火焰滚石纵火。

如果直接在陡坡上筑土墙,地上浮土很薄,挖下去马上就是山体石头了,根本挖不开。那样既不能造出足够深的陷坑,也无法就地取够大量泥土。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魏延可以让第一道墙搭配迟滞攻城武器的大深度陷坑,第二道墙就不需要再有大深度陷坑了,可以术业有专攻。

而且现在时间也充裕得多,挖土麻烦些、需要从别处挖了运过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了。

综合考虑了上述种种因素,魏延也就定下了“内外两道夯土城墙”的防御计划,趁着夏侯渊打造攻城武器这半个月,把第二道防线升级。

有了计划之后,魏延做事自然也是雷厉风行,当天就开始扩建东墙背后那道鹿角壕沟工事,改造成新的内城墙。

在施工过程中,一些新的优化调整,也自然而然随着实践磨合而涌现出来。

比如,在施工到第五天时,随着第二道土墙初具规模,魏延突然意识到,可以把第一道墙和第二道墙,用纵向的土墙甬道连接起来,这样前后两道墙可以形成一个“u”字形,达到类似瓮城的效果。

当然,正常的瓮城应该是“口”字形的,两侧都要加纵向连接墙。

但魏延结合钓鱼山的实际地形,就没必要这么做了。因为北侧就是濒临嘉陵江的悬崖,没必要在那儿再修一道墙。只留南侧靠近钓鱼峰的甬道即可,少一条路,到时候防守起来也更容易。

而有了墙顶的连接甬道后,第一道东墙背面通往墙顶的阶梯就可以彻底拆除,这样曹军就算从城门突破、冲进了第一道墙内侧,也无法通过阶梯跑上墙顶。

正如一般的瓮城,在外侧的那道墙,是没有楼梯上墙的,只能从内墙内侧登上墙顶、再通过连接甬道前往外墙。

当然,上墙阶梯有上墙阶梯的利弊,连接甬道也有连接甬道的利弊。

连接甬道的弊端,就在于一旦敌军不是通过破门攻破外墙、而是通过葛公车、云梯直接登上外墙墙顶,那么他们也可以顺着甬道直接跑到内墙上。

然而,结合钓鱼山的具体地形,魏延造的这唯一一条连接甬道,偏偏还在钓鱼峰的滚石攻击压制范围内。

所以曹军就算靠葛公车夺取了外墙,再想沿着甬道奔跑到内墙上,也会一路被巨石砸,说不定还会被巨石垒断道路。

钓鱼山那险恶的地形,算是被魏延彻底玩明白了。

夏侯渊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疯狂升级攻城器械,自忖可以靠重型器械稳扎稳打破城,殊不知魏延的防御工事提升比他还快。

等夏侯渊终于可以结束闭关、发动总攻时,他所需要面对的,已经是一座跟半个月前完全不一样的钓鱼城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