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指挥官,随即掏出被他视若珍宝的,昨天晚上方面军司令部派出专机,连夜向南方面军各个还有炮弹可用的炮团,空投的新式地图。
来自薯条军工的专业炮兵目标指示地图,这种在北极战线第一次使用,昨天晚上刚被“图司机”从薯条君的虚空仓库中,当做宝藏发现的物品,现在是这个榴弹炮团的最大依仗了。
因为弹药不足,就必须依靠更为精准的攻击来弥补。
视角来到前沿炮兵观察哨。
被命令用炮队镜击退敌人的瓦连佐夫,刚刚和别利奇工人歼击营的民兵,打退了,德军突击队的又一次攻击。
这个在当地民兵组织帮助下,连夜修筑的观察掩体,已经不仅仅属于炮兵了。
德军不要命的突击,已经将这里变成了别利奇机场外围,最后一个被苏军坚守的阵地。
来自不同阵地,失去指挥的苏军步兵,聚集在这里,保卫着身后至关重要的机场。
“上尉同志,上尉同志,团部急件!”
一名沾满灰尘的传令兵,在德军攻击的间隙,冲入核心掩体,将背着的一包新式望远镜交给瓦连佐夫,并向瓦连佐夫转达炮兵团长的命令,
“用该死的炮队镜砸烂德国人的脑袋,然后用这些新望远镜,给全团指示目标!”
随即来不及停留的传令兵,便急匆匆的冲向其他阵地。
而在有薯条通信,提供最基础指挥通信的情况下,需要一名传令兵亲自运输的物品,自然是与炮兵目标指示地图配套使用的,火力引导望远镜。
(薯条通信作用能力,受限于苏军指挥官的水平和想象力,这点已经在北极战线解释过了,后续将不再明确解释。)
很快依靠这个实际只是“欺骗道具”,被“图司机”建议制造的,帮助当前呆板且缺乏训练的苏军炮兵观察员,正确使用薯条通信引导己方炮火的望远镜,发挥了威力。
在上次进攻中,摸透了苏军防线火力情况的德军部队。
在势在必得的二次进攻中,吃到了意料之外的精确炮击,一时间推进不能。
(一些解释:
关于苏联军队前期炮弹等物资不足的问题。
苏联后勤部队在战前,处于缩编状态(只有战时编制的25%~30%)。
方面军与集团军级别的后勤中心,也并不存在。
pS:这是让罗科索夫斯基少将,在面对薯条基地的第一时间,就先入为主的将其当成赝品的根本原因。
而在41年的国防动员计划中,这些机构,将由一些独立的军区医院,修理机构,军需仓库,在开战的一个月内动员完毕(集团军一周内、方面军一个月内)。
而根据一战以来的战争经验,在此之前,苏联军事当局计划让作战部队,自行携带可供3天作战行动使用的物资储备,和5-6天的食物储备。
直至集团军、方面军仓库和补给站后勤体系建立,为作战部队提供补充。
而在这些仓库中,将储存9-10个基数的编制内部队弹药燃料,与30天编制内部队食物。
然而这个一看就不足以应对德国人的规划,依然只是计划中的。
实际情况是,这些处于不同部门(主要是红军后勤局和内务部)管辖的仓库。
不仅仅因为容量不够,未能达到计划中的储存数量,还因为苏联错误的战略规划,大部分被布置在靠近国界的位置(38%处在德军第一波攻势的波及范围内)。
比如西部各军区25%的弹药存放在距离国界50~200公里的位置。
当然罗马尼亚战线,并没有直接一溃千里,因此在这里造成弹药缺乏的是,苏军后勤部队的另一大问题——缺乏应急计划。
不满编的后勤部队,没有任何靠谱的应急物资供应计划,所以当南方面军司令部,想要为关键位置的炮兵团,提供炮弹时,只能依靠临时动员起来的民兵部队抢运。
当然,考虑到作战部队的预案,在战争开始时都没做好,后勤部队处于这种状态,也就不是那么不可理喻了。
此外谈到苏军后勤,还不得不谈,苏军卡车缺乏的问题。
这一点确实没错,只是其缺乏的方式,可能与大家的基本认识并不相同。
那就是苏军的卡车数量其实并不少。
正如之前作者曾经提过的,相比德军实际上建立在骡马上的机械化部队,苏军的机械化军,才是真正的机械化部队(理论上)。
慈父工业,在1940年到1941年上半年就爆出了20万台卡车,并且截止6月22日,苏联总共有70万台以上的货运卡车。
pS:与之对比的是:
德国人最初投入东线的车辆数字为60万辆(其中很大一部分依靠之前的缴获)。
苏联工业在全面转向战时后,在战争期间生产的20.5万辆(优先坦克飞机,严重压缩了卡车生产)
租借法案在战争期间提供给苏军的40.1万辆。
而如此数量的卡车,又是因为什么让罗科索夫斯基少将,只能抢劫方面军预备队的卡车呢?
那就是和装甲部队一样的软件问题,数量庞大的卡车车队,不仅缺乏技术过硬的驾驶人员和修理人员,也没有足以支撑其持续运转的备件,修理设施和轮胎。
所以总数吓人的卡车,实际最多只有45%能够使用,而如果考虑到轮胎问题,能够长期使用的卡车数量将锐减至25%。
pS:二战中美国提供给苏联最重要的援助,除去恢复生产必须的设备外,大概就是橡胶轮胎了。
这种情况,再加上苏联卡车装备和新式坦克装备一样严重不平衡,使得很多地方的苏军,陷入了无车可用的局面。
当然还有未来将“坑死”德国人的糟糕道路状况,同样限制了这些仅有的卡车发挥作用。
pS:路不好也不是苏联人专门不修,而是后勤系统中“较偏门”的筑路部队,在苏军中同样严重缺编,且令出多门,这点留待以后再细说。
至于苏军总参谋部,依据苏芬战争的最新数据错误得出的,炮兵部队炮弹消耗速度理论。在上面的这些问题面前也不过是小毛病罢了。
所以这里只简单提一点,战前的苏军总参,离谱的认为,一次战役中,一门炮平均只需要1000发炮弹,或者说,一个月每门炮消耗300~400发炮弹。
pS:这个发射量连现在的乌军都不如。)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