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都市小说>漂流25年后,我成了摆渡人> 第588章 历史的轨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8章 历史的轨迹(1 / 2)

阮望穿过时光剪影,来到下一个时代。

古国消失后,世界并未像女孩所想的那般公平,因为超凡力量的肆意传播,战火反而更旺了。

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在一代代的传承中,超凡体系被逐渐完善,超凡者们以肉体为根基,血液为燃料,打熬筋骨,探索人体奥秘。

若能将肉体打磨至极限,从血肉中凝练出“气”来,便可称为陆地神仙。

所有人都有力量,便是所有人都不服管教。

曾经的古国分裂成了数百个势力,强者制定道理,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当起了土皇帝,彼此之间摩擦不断。

阮望一路走来,听见了太多野望,太多的痛苦和哀恸,令人烦忧。

那女孩的愿望落空了吗?

不见得。

根据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历史并非一条平稳的直线,而是螺旋上升的,眼下不过是过渡而已。

……

百年后。

某一年,天降大灾。

这一年,太阳格外毒辣,天下大旱,水源干涸,作物颗粒无收,农畜发病死去,连空气也是烧人喉咙的。

民不聊生,饿殍遍地。

在大陆东方的某个角落,灾情最为严重之地。

一群有志之士相聚在一起,商量着一件足以改变世界的大事。

有人问:“大灾之年,黎民苦楚,吾不忍生灵涂炭,可有一法能救天下?”

有人说:“往北处去,极北的冰原化成水,汇成江河入海,沿岸牧草肥硕,牛马成群,若能将河坝掘倒,引水入中原,可救苍生。”

又有人说:“那河已被草原蛮夷占有,蛮夷势大,非人力可夺。不若扫荡豪强,开其粮仓以赈灾?”

众人思考片刻,都暗暗点头。

在这史无前例的大旱灾中,要说这片土地上谁还能活得滋润,当然要数那些家大业大的地方豪强了。

如果将他们灭了,将他们的粮食分给天下百姓,一定能救很多人。

但是…

“不可,与天下豪强为敌,实属不智,且竭泽而渔,可解一时,解不了一世。”一位羽扇纶巾,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说道。

有人问:“小弟,那你说如何?”

年轻人说道:“当集合豪强,以利慧之,集天下之力,北夺冰河,先救中原。”

有人不满:“豪强得利,天下更苦,何必?”

年轻人哈哈大笑,解释道:“三人挑担,必跛脚也,我等可袖手旁观,待其鹬蚌相争,元气殆尽时再出山,当那得利的渔翁便可。”

“引水救灾,除恶灭强,一石二鸟,妙哉!”

众人明悟,纷纷夸赞。

然后有人又问:“此法救表不救里,若要根治世间疾苦……贤弟可还有后续?”

“哈哈,当然!”年轻人摇着扇子,爽朗笑道,“我等携大义,又有天时地利人和,当立王朝,御天下,保盛世太平。”

说着,他一拱手,对众人道:

“弟只求太平,不贪那名禄与王位,一切皆归哥哥姐姐。”

“贤弟……”

“弟何出此言!”

兄友弟恭,一片和睦,甚是令人感动。

但没人看见,那年轻人叹了口气,视线穿过人群,落在阮望身上。

“你说,此计可成,天下能太平么?”他问。

阮望与他对视片刻,想了想,反问:“你都已经把所用计谋都告诉他们了,他们如果还要上当,你又能怎么办呢?”

“呵呵,说的也是。”

年轻人无奈一笑。

在他所设想的王朝中,没有地方豪强的位置,也不需要这些江湖散勇。

想象着未来的光景,他感慨道:

“此计若成,可保世间千年安定吧?”

阮望听了直摇头:“你太乐观了,别说千年,封建王朝能维持百年不乱,就已经烧高香咯。”

年轻人似乎没听见他的话,还在自顾自遐想。

整合天下势力,将无数小家汇成大国,构建稳定的国家机关,完善法律,辅以道德教化,用以维持秩序与安定……

这样的世界,一定比如今要好吧?

当然,这个问题暂时没有答案,因为历史还在前方。

时间开始流动……

年轻人的计划很完美,在利益的许诺下,一盘散沙的地方豪强暂时结盟,一同击溃了北方的蛮夷部落,将流淌着冰水的河流凿开、改道。

有了水,苍生得救了。

然后,到了分功劳的时候,一切也如年轻人计划的那样,豪强们为了利益自相残杀,稍有克制的,也被他们暗中挑起矛盾,不得不加入乱战。

很快,豪强灭了。

接着,幕后的大侠们走上台前,将鹬蚌相争的戏码又演了一遍……

兜兜转转十几年后,天下归于一统,年轻人登上王位,结束了这场闹剧。

他将自己的设想一步步展开,设立官员和税收制度,以维持国家运转,又用法律约定秩序,并促进文明融合……

其中的门门道道,哪怕是阮望看了,也不得不夸赞一句天才。

若干年后,国家运转井井有条,迎来盛世。

但年轻人却变成了老人。

辞世前,他叫来自己的子嗣,托付大任。

……

世上没有千年的王朝。

好几个千年过去,王朝已经轮替了许多次。

每一个王朝的开始,立国之君都希望自己的基业能够永存,他们为此想尽了一切办法。

比如优生优育,立下规矩约束后代;收拢权力,避免权臣乱政;笼络强者,控制超凡力量,打击怪力乱神……

可是,王朝的更替就像是历史必然,无法避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