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都市小说>农民有声的历史记忆> 第169章 同学聚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9章 同学聚会(2 / 2)

我叫儿子给个利市,一万抽少一张,因去她家什么没带,也就过年了,花一万几千不是事。也说明李家人还是知礼识义的,交个朋友也值了。儿子说他送她去广州她哥哥家,我叫他带箱茅台去。

我叫儿子走东莞石碣将她妈也送回去,快过年了家里很多事要做。离别时她叫我叔叔,我风趣地说,希望你能早日改变对我的称呼。相信她能理解透。

自从那次见面之后,大儿子没主动说过是否继续与她交往。只要他妈妈有过问,一句话他的事他会处理好。到了零八年春节后,儿子已经满三十二岁,自己有时还后悔让他去广州读书。

我小舅子和他同年,女儿已经九岁读三年级,儿子已经六岁。面对此事自己成了哑巴,你能说什么?又是一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那一年农历八月初,大儿子说准备中秋节后,去正式结婚领证。我们才放下心来,我问儿子婚房准备在哪里,准备哪里摆酒?他还是那句不用我们操心。岂不更妙?农历八月十六这天,儿子打电话来说手续已办妥。

我说要不在石碣摆几围,自己几家人吃顿饭,以示庆祝。他说要去新丰,以后再说。他新丰回来之后说女孩已有身孕,她老爸说不宜摆酒,生小孩后一起庆祝。我叫儿子取十万现金也只抽一张,买张大红纸包好,红红旺旺交给她妈,自己才算有礼。

那一年是我俩夫妻最高兴的就是,大儿子结婚并儿媳有了身孕,小儿媳又怀孕六个月了。她说十月份就生,这些喜事连连,那是说不出的高兴,是不可告人的高兴。其中原由过来人就知道内在因素何为?

那时孙子国鹰己满三岁,很乖很听话,因我老婆无法脱身来这边带他。他外公外婆也很喜欢他,那时亲家也有车了,经常带在身边,在士多店里玩得不亦乐乎。士多店只是下班时很旺,他们上班后就很静。

大儿媳妇那时也住在石碣,她很喜欢她九十四岁的老奶奶。我母亲生来面善,且相当讲究卫生。且一点不糊涂,清秀也很喜欢她。曲兰告诉她下月也会来这里生二胎,她老人家很高兴。

那年九月三号就得知,我这七二届高中毕业的十月一号母校聚会。这也是一件喜人的事。分别三十六年过去,都不知道各自的变化如何?我夫妻以九月三十号回去,她留宿娘家,我下午就被崔要参加筹委会。

我赶到时大部份筹委会人员已到齐,有差不多三十人在场,有近二十人完全无法识别。经三十六载岁月洗礼,人老了,有些已成白头翁,有人变成秃子。内心想都怎么啦,过得如此生活吗?我有点不敢想,对比之下还是感到自己是幸运的。

第二天上午从九点开始,就陆续有人来到学校。来者都挂上一个小胸牌,看看才知道他是谁。我任由人怎么推荐去上台主持,我还是说人老了,弦都调不准了为由推托,谦虚为本。

那些当年学校的政洽红人还是较为活跃,只不过年长了知识没长,官位高了身材矮了。我当年一百一十二斤,现在一百六十二斤。正因如此惹上糖尿病,也是可悲之事。

此次聚会还是很有意义,内心无比感激发起人,也祝他们祝大家都长命百岁儿孙满堂。此次聚会两点钟就基本回家了,也不存留恋之说。也不再年轻,深知世事如此,纵使聚到明天还一样要回去。表弟见到我问我去哪里住?我说岳母家他说一起回去。

那走吧,我说跟着我,上面有摩托车。他跟我来到停车处,我拿出车钥匙打开车门,叫他上车,我告别最好的同学加兄弟开车离开此地。表弟问我这是什么车我说听说叫宾利。他说没听过,问我要多少钱,我听说要两百万。

我说是借人的,他没出声,我拿行驶证给他看,他才恍然大悟。他问我做什么赚那么多钱,我说做工程。我说三年没做了,现在工程很难做,在家吃老本了。也老了加上有糖尿病。

两个儿子也结婚,大女儿也已结婚儿子也五岁了。小儿媳下个月生二胎,大儿子明年做爸爸,这就是家里的基本情况。

我很快就回到岳母家,内兄那时是管理区支部书记。也算上统领一方父母官,幸好昨天也买了四条烟给他,自己不会抽烟。也喝不惯家里人特浓的绿茶,一旦喝上一杯将会白眼到天明。第二天早餐后我就开车回莞了,回来还不到十二点。

这时侯开发公司也没什么业务,环球地产己全权给大儿子管理。其实己走向正轨运行就十年,按市场经济的浮动,物价上涨的指数,物业费铺租都限制在百分之三。住户也没人有意见,至目前为止也没人拖欠物业费的不良现象。

我认为只要老板良心体现出来,各住户也会互相体谅,互相尊重。在这里十几年从未听过邻里吵架,这就可以算得上是优秀小区,加文明小区和谐小区了。

这次我也在这个家住了一个星期,老婆说干脆也叫小儿子把清秀母子也送回来。清秀下个月就要生了,回来这里住习惯一下。我说你安排好,女人的事你去处理。我的想法到十月初几再回来,不是一个家你忙得过来吗?又老又小又孕妇。

她说又不挑又不担可以应付,你以为我老啦干不动了,你放心吧。

我自从参加同学聚会,电话列入同学录,那接电话变为热门工种。同学之间总是嘘寒问暖,说东扯西,都是这个年龄段的话题,几个子女什么学历?是否就业?家庭生活又是否如意?这些是同学友情之体现,数十年的相互期盼所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