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怕日后婚事黄了的话,女方说我姑娘就在你家住下过,那不就不好听了吗?”
“别说她了,你今天怎么这么大的火气?”大嫂不说看到这会儿,就是向北之前说的,这老三媳妇也一肚子火啊。
这也没外人,三嫂就把她在厨房里听见的事情说了。
三嫂:“……还说她不知道老四问向南要衣服?说她没要衣服。
你们说她想不想要衣服?她清楚不清楚,她不能背着媒人要东西?
老四是真不懂。
乔春兰不会不懂!你看不着她那个聪明样啊……”
李向南又懂了一个规矩。
经媒人介绍的,男女双方互赠有价值的东西的时候都要经过媒人。
或者是说怕双方黄了的时候为东西掰扯不清楚。
反正就有了这么个规矩。
如果男方就是愿意,这事倒是没事。可是背着老人就不一样了。
毕竟现在的日子穷过什么东西都看重。
“是吗……就没有别的事儿了?”大嫂拉长了音调。
李向南:“大嫂快说,还有啥事?
我以前真没看见三嫂发这么大的火过!”重点是不给别人留面子。
三嫂自己就说了,“这个乔春兰,就是订婚那天。
向南你走的早,就没听见。她笑话二嫂就生了一个丫头片子。
话没有明说,谁听不懂啊?
二嫂当时也不高兴了!
娘也好,二哥也好,可从来没嫌弃过!
再说二嫂肚子里现在不是怀着呢吗?”
二嫂头胎生了个姑娘,她肯定比别的妯娌更着急再生一个。
可是她生远香的时候有点难产,是遭了罪的。接生婆说让她拖几年再生孩子。
要不然老了的时候身子不好。
婆婆当时是明说了的,她有大孙子了,孙女也有了。
老二家不着急生孩子。
那时候三嫂还没结婚呢。
二哥也不同意着急生孩子,所以拖到现在。
二嫂心里不急嘛,肯定也是着急的。
可是因为这话更生气的,不应该是二嫂吗?
三嫂看得出来李向南的疑问,戳了她一下。“你不知道我娘家没儿子啊?
我娘这些小话也没少听!
她一说我这个气啊!”
李向南都想给乔春兰竖大拇指了,几句话就得罪了两个未来妯娌。
“你说你生这个闲气干啥?
咱家兄弟多,你娘家要是有啥大活儿,咱们搭把手就过去了!”大嫂笑呵呵的。
三嫂他爹娘现在身体还算挺好的,可是秋天往家里运柴火,入冬分粮食,老两口就费劲了。
不过他们姐妹四个呢,哪个姐妹有功夫就哪家回去。
向松每次去的时候,大哥、二哥,老四都跟着。
老李家往那一站就是四个兄弟。
她爹娘没儿子咋的了?也没人敢欺负!
所以三嫂是更希望他们兄弟间和睦的。
这就是论家族的重要性。
闲话唠完了,天色确实晚了。
大嫂要赶紧领着三弟妹走了,天黑路滑,可不要有事儿啥的。
李向南跑去外屋地端来了一碗糖腌都柿。
大嫂推脱道:“你可拉倒吧,这么金贵玩意儿我可不拿!
我回去实话实说就行了,咱们就是聊天了!”
李向南:“不行!
我的侄子侄女都知道给我撑腰了,我怎么能一点表示也没有呢?”
三嫂听着就乐了。“可不是咋的!
大嫂,东西咱端回去!
下回他们更围着他姑转了……”
李向南把两个嫂子送出去。
人和人的不同是多么的大呀。
三嫂家一个儿子都没有,人家过得不是好好的吗?姐妹团结,也是正常人的思维。
看看孙二凤那样的。
她娘家还有个弟弟呢……
人啊,真是不能比!
这时候的李向南还不知道呢。
李向松不放心媳妇儿,来的路上就碰上媳妇和大嫂了。
李向松说,娘让老四去借村里的牛车了。
大哥陪着老四,还是让人赶车把乔春兰送回去了。
刚才在向南家大嫂就没多说,这会儿她才和三弟妹说。
几个孩子告状,再加上向北的话,向东听了当时就炸了。
她下地穿鞋就要去看向南,她不能让她妹妹受委屈。
大家肯定拦着她,她没等走出去呢,老四就被找回来了。
问他是怎么回事?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