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场汉城保卫战里,艰苦作战的并不仅仅有医护人员,还有在抢建两所医院无数工人和工程师。
数不清的感人事迹,纷纷从中涌现。
火神山医院安装项目的总工程师金晖,白天在现场协调生产,晚上还得到设计院去沟通优化设计方案,连续十来天都是如此高强度作战,甚至连眼睛都几乎没怎么合上过……
盐城三十岁的青年徐飞,春节回家刚刚三天,便在大年初一接到来自上级的返岗通知。
可他却没有任何埋怨,而是二话不说驾车四个多小时前往汉城,不惧风险地直奔火神山医院的工程现场。
甚至,他还召集他的工友们,只用了三天时间便赶制出了火神山医院需要的暖通风管道……
一月二十五日,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激战正酣。
但汉城却发现仅仅是一座火神山医院,并不足以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
于是,汉城决定再建造一所体量更大的雷神山医院。
正式开启“双线作战”的模式!
炎夏人一向都对自己很有信心,尤其是在基建速度方面。
但是这次,就连炎夏自己的建筑专家都对此频频摇头。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几乎连理论上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他们表示,三万多平方千米的火神山医院,按照常规建设至少需要两年。
哪怕只是搭建临时建筑,至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哪怕是日夜连续作业,也很难在半个月之内顺利完成。
更何况,这还来了一个两倍于火神山医院体量、工期却几乎与之不相上下的雷神山医院?
陈颖,是医院安装智能设备的负责人。
现场留给她的时间,只有四十八个小时。
“医院设计了大量基于五居和云平台技术的诊疗信息化系统,但我们运用了数据化技术,现场按编号拼装,平时需要两个月的安装调试工作我们只用了四十八个小时就完成了。”
“足足三十六万米的各类管线、六千多个信息点位通过模拟铺塔后,现场一次安装到位,这大大加快了施工的进度。”
二月二号到六号,建筑工人钟巍巍带着他的父亲、哥哥来到工地。
他们一家人每天连续施工二十多个小时,吃饭蹲也在工地上,困了就靠在现场的材料堆上打个盹。
下雨时,就钻到管道里面去睡十几分钟。
材料一运到,立马便又爬起来干活。
时间紧、任务重,人员物资有限,参与单位众多。
这种复杂的情况,素不相识的工程队员们应该如何协同作战?
工程负责人之一郑学选给出了他的方法。
第一,制定“小时制”的作战地图,倒排工期,将每一步的施工计划精确到小时甚至是分钟,确保工程能够稳步推进。
第二,运用大量的现代技术,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实时纠偏,使得数百家分包、上千道工序、四万多名建设者都能够统一协调、密切配合,确保所有的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现场施工、资源保障都能无缝衔接、同时推进。
于是,两座医院便在几万人的齐心协力之下,在半个月内先后拔地而起。
火神山医院,一月二十三日晚上十点,连夜开始基础施工。
一月二十四日——也是那年的除夕夜,完成场平。
一月二十五日,正式开工。
二月二日,火神山医院便正式交付使用,时间不到十天。
雷神山医院,一月二十五日下午四点,项目启动。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