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有很多吃的东西,游客们,都没有去吃流水的长龙宴。
他们要好好的欣赏这美丽的山寨。
还是有不少的游客去吃长龙宴。
那组成长龙的有一千张桌子,排成了盘旋的龙形。
每张桌子坐八个人。
只要你交了十块块,就可以上桌。
凭你吃,也任你喝。
喝的是米酒!
不少的人都喊道,“占大便宜了!”
中午过后,到了下午二点半。
这是金寨最热闹的时候。
大家来到了芦笙场,其实就是前面路过的文化苑里面的广场。
颇具民族特色的表演马上要开始。
盛装的苗族姑娘排队进场了。她们都端着牛角杯,准备敬酒迎四方游客。
美丽的苗族小姐姐们拿着牛角杯,走向了游客。
当然,人太多了,只能敬最外围的一排人。
不过,有些人努力地钻到了外围,抢着去喝酒。
敬酒有规矩。
由苗族的姑娘们敬酒,客人的手不要去碰牛角杯。
客人们只能仰着头去喝那牛角杯倒出来的酒。
那酒水顺着客人的嘴角流下来。
而在场上,苗族小姐姐们跳起了步子舞。
步子舞后,姑娘们跳起了苗鼓舞。
苗族鼓乐最具有舞蹈特色,因为苗族鼓乐常常伴随着舞蹈,它是音乐、舞蹈的完美结合。
在黔东南州,苗族鼓乐称为鼓舞,有很强的地域性。
由于苗族文化、历史与审美的因素,苗鼓舞通过叙事性的表演方式,构成了苗族鼓乐的独特个性。
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舞蹈动作,再现了苗族人民生活、劳动的图画,可以说它是一幅苗族人的历史画卷。
苗鼓是苗家供奉的圣物;是苗族部落的象征,苗族从黄河到西南群山大迁徙的路上,什么东西都丢上,仍保留着一面鼓。
苗鼓从此成了苗家男女老少皆喜欢的一项民俗活动。
贵客来了跳迎宾鼓,逢年过节跳四面鼓,婚家迎娶跳猴儿鼓,丧事祭坛跳\"老人鼓\"……
场上,多为一人独舞或两人一组边吹边舞,有斗鸡步、老虎下山步、快步等,还在快速中作出跳跃、旋转、矮蹲等动作,尤以蹲转技巧为最。
随着鼓点的快慢,姑娘们变化着舞步与速度。苗服上的银饰随着姑娘们的舞步发出唰唰的细碎响声。
几个欢快的舞蹈后,苗族的老辈男女也上了台。
他(她)唱的是苗族的统统歌曲。
苗族长者以音乐的方式传承苗族语言文化。
时间过去了半小时。
进入了大联欢的节目。
苗胞都涌上芦笙场跳芦笙。
芦笙舞队由一支庞大的芦笙队伴奏或领舞,芦笙队呈“一”字型排开,原地吹奏。
游客们围着芦笙队舞蹈或是由芦笙队带头行进,边舞边吹。
游客跟在后面形成圆圈舞蹈。
芦笙队中配有芒筒,使芦笙舞曲更加浑厚雄壮。
这种形式的芦笙舞,不限人数,男女老少均可参加,舞蹈动作跟随芦笙乐曲变化,一般比较简单。
男的动作矫健潇洒,女的轻快柔美,随着苗家姑娘身体的跳动,佩带的银饰发出和谐悦耳的声响,更增添了浓郁的苗族风格。
大联欢后是合影。
苗族同胞们与游客一起来一个大合影留念。
演出持续了半个多小时,不到一小时。
每天下午一场,烈日下演员们穿着厚重的演出服,依然很敬业,给游客们分享了一次原生态苗家风情盛会。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