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把桌子收拾一下,咱们看看。”林慕宇帮着把桌面上的空盘子端了下去,然后宇文华把影集摊开,翻开了第一页。
第一张,自然是从黄河源头开始的人家。
“这色调挺有意思,有些发黄,像是做旧。”林慕宇看着照片忍不住联想到了老照片。
“你再往后看。”宇文华又翻了几页,看到了两侧土坡中间的远处工厂,又看到了巨大烟囱下的野鹿和人造鹿。
“这个好像是一幅画啊!”林慕宇这才意识到照片给自己的熟悉感来自于哪里。
“对,你看这雾气,遮挡了烟囱,就像是国画里的留白。”赛凤翔认真的盯着照片:“这些照片拍得非常写意。”
“这叫什么……”宇文华指着照片道:“我觉得这照片里有股浓郁的,散不开的哀愁,虽然矫情了点,但我真是这么想的。”
“这些照片里的画面,都是关于城市,关于黄河,我在看的时候,你们知道给我什么感觉”
宇文华等众人看着他后继续说道:“就是有种古人,站在黄河处,包含着对国家对社会的思考,想要将一切都藏入诗中的感觉。”
“没错。”
“说得对。”
陈平生听着大家的夸奖,忍不住有些羞涩,咳嗽两声。
随后几人继续向后看。
当他们看到那颗巨大的佛头时,有一次忍不住感叹起来。
“这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宇文华看向陈平生:“我怎么出门的时候就没有碰到过类似的画面呢”
“运气好,就是运气问题。”陈平生笑起来,说实话,即便是他自己再回想当初的一切,也觉得恍若迷梦。
人对于回忆的认知总是带有偏差的,一旦开始回想,那些细节就开始因主观而重新生长,蔓延开来。
赛凤翔摆摆手:“这可不是运气,这只能说我们和摄影家之间,就是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即便是看到了类似的场景,我们也很难拍出和这部作品一样的感觉。
“我平时喜欢收集古画,平生的这部作品,就让我仿佛感受到了画家笔下的黄河。一切都是淡淡的,淡淡的颜色,淡淡的忧愁,并且每一张照片似乎都描述了某个故事。就比如这个对望佛头的人,他在想什么,在干什么,我们并不清楚,而这样的一种对视,本身也是留白。
“想象的留白比技法上的留白更难,而且更关键的是,这部作品,我觉得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夏的文化风格。”
“我也觉得。”林慕宇点头同意:“我平时会去很多国家,也看过很多古典画展,但只有华夏的古代画作,是含蓄的,内敛的。在颜色的运用上也与其他国家不同。看到这部作品,忽然就让我想到了华夏最经典的那幅作品。”
“清明上河图。”他和宇文华异口同声。
“不至于,我这个还差了太远。”陈平生赶忙插话,再说下去他脸皮要扛不住了。
“平生害羞了。”赛凤翔脸上的笑容又加深了一层。
“有点类似,平生,不是说这部作品在形式上像清明上河图。而是说其中隐含的内核,和它比较类似。说实话,之前看国内的摄影都是黑白的,模仿山水画的,是有点审美疲劳,现在这部作品出来刚好。”
宇文华说起话来倒是百无禁忌,一点也不给那些山水写意派面子。
对此陈平生只能苦笑,不过作品能获得大家认可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也不知道发售后,评论家们对此作品是怎么看待的。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