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一字不能改
十九世纪中叶,随着清国的国门被打开,大量华人或自愿或被动的离开祖国,前往世界各地谋生。
到十九世纪末,檀香山王国是华夏第三移居地,仅次于东南亚和阿美利卡,共有四万多华人移居此处。
此时的檀香山只有二十万人左右,其中土人依旧是第一大族裔,但也就只有七八万人,第二大族裔就是华人,然后是东瀛人,阿美利卡裔等等。
在1894年以前,华人在檀香山的正常权利是得到保证的,所以华人也占据着重要经济地位。
还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不过总的来看,垄断大多数财富和地位的,依旧是阿美利卡人及其后裔。
他们控制着大部分甘蔗和菠萝种植园、糖厂、贸易。
特别在1894年以后,阿美利卡人及后裔发动一连串政变后,逐步将排华法案用到了檀香山,吸收了不少华人的财富。
所以,当福星福宁驶入瓦胡岛码头时,整个码头都开始沸腾了。
“情况不太妙。”
关庆祥站在桅杆上,再次放下望远镜,对着大副说到,
“码头已经聚集了上万人,而且人数还在增加,气氛很热闹。”
大副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是呀,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发生点乱子就不妙了。”
顿了一下,大副补充道:
“陆战队太少了,我们两艘船顶多能凑100名陆战队员,人太少了,该带一个旅的陆军过来的。”
踩踏事故?他们还不明白。
他们担心的是有人,例如檀香山政变组织会做出什么来表达不满。
关庆祥看到的是海军隐患,大副看到的是因为人少没办法借机发挥。
“通知福宁放下陆战队,退出码头,不能被人全堵死在这里面。”
关庆祥又观察了一下四周,
“保持蒸汽压力,一旦被鱼雷艇围攻,立刻冲滩或者在浅水区座沉。”
“所有人保持警惕,维持战斗状态。”
关庆祥怕这种局面刺激了阿美利卡,导致真的开战。
在宽阔海域,关庆祥有把握打赢,毕竟航速、防御都占优势,火力投射量也展现出压制性。
只有缅因号的254毫米主炮,近距离应该能击穿152毫米的主装甲。
但是,缅因号的305毫米装甲是旧式复合装甲,应对自己的35倍径254毫米舰炮还勉强,但应对福星福宁的40倍径203毫米速射炮就说不清了。
254炮是老炮,虽然口径更大,动能衰减速度更慢,但其动能本就不强。
缅因号虽然是1895服役的,但开工时间是1886,设计时间就更早了,一路拖拖拉拉的,开工的时候勒贝尔1886刚刚定型,建成的时候使用无烟火药的152毫米速射炮都已经大规模使用上了。
有些人不明白其中的差异,也不明白无烟火药到底是多么革命性的技术。
无烟火药的爆速是最佳配比黑火药的三倍,也就是说,它的威力是黑火药的三倍,能提供的能量也是黑火药的三倍。
203毫米速射炮理论上是能穿305毫米复合装甲的。
不过实战中,因为距离、角度等原因,穿甲系数肯定会有所衰减。
所以有点说不清楚。
杨用霖也发现了风险,收到消息第一时间让福宁转头撤离了码头,只留下了两艘小船60名海军陆战队员和水兵。
乔治的舰队就跟着福宁福星,但他没阻拦,继续阻拦,除非开战,不然意义不大。
噼里啪啦~~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