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都市小说>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145章 汉军八旗,异域扬威,干翻钦察联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5章 汉军八旗,异域扬威,干翻钦察联军(1 / 2)

第145章汉军八旗,异域扬威,干翻钦察联军!

轰隆轰

“冲啊!神与我们同在!”

“杀光鞑靼人!”

“为了斡罗斯!”

“荣耀归于勇士,死亡归于懦夫!”

……

随着阔儿吉一声令下,斡罗斯人没有留任何预备队,四万骑兵向前方猛冲。

武仙见状,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不知死活!传我的军令,正红旗,正黑旗,镶红旗,全部出动,拦住他们!”

“是!”

轰隆隆

正红、正黑、镶红,剌子模三旗动了。

“冲啊!杀啊!”

“杀光斡罗斯人!”

“斩首三级,赏半个前程!”

“功名但在马上取,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砍了他们的脑袋,升官又发财!”

……

剌子模三旗两万五千八百将士发出声声呐喊,催动战马,在武仙的率领下,绕过斡罗斯人的步兵队伍,正面迎上了斡罗斯的四万骑兵!

两万五千八百vs四万!

表面上看,斡罗斯人有极大的人数优势,但战争结果却不是完全由人数的多少决定。

斡罗斯人的骑兵,和赵朔麾下的剌子模正红,正黑,镶红三旗有很大的不同。

剌子模三旗是赵朔麾下的正规军,主战马都是高大神骏的阿拉伯战马,穿上穿的都是铁甲。所不同的,不过是手中的兵器而已。

斡罗斯人远没有赵朔的财力,骑兵装备五八门。

贵族以及他们的亲兵,骑的是本土森林马。虽然不如阿拉伯战马,但也称得上高大神骏。

其他骑兵则是骑的草原马,肩高与蒙古马类似。

贵族以及他们的亲兵头戴锥形盔,身穿札甲、链家或者锁子甲,手持长矛或者战锤,装备弓箭。

普通骑兵则身穿皮甲,手持弯刀,装备弓箭。

换言之,斡罗斯人的贵族及其亲兵,才能相当于赵朔麾下剌子模三旗战士。普通骑兵的装备,完全无法与剌子模三旗相比。

斡罗斯人只有将所有贵族及其亲兵全部集结起来,正面迎住剌子模三旗。然后利用普通骑兵进行袭扰,才有可能凭人数的优势取胜。

但实际上,怎么可能

到了现在,斡罗斯人已经分裂为大大小小十七个公国,只是名义上尊“大公”阔儿吉为主罢了。

这次为了对付蒙古人,他们咬牙将手中的步兵全部贡献出来,组成了一支三万人的步兵队伍。

但各“王公”手中的骑兵,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一定要牢牢握在手中的。

所以,事实上,现在的四万骑兵是分成了十七股,各自为政。

那还怎么取胜

“杀!神与我们同在!”

“去死吧!”

……

斡罗斯骑兵和剌子模三旗的喊杀声,完全交织在一起。

虽然斡罗斯人有着几乎一倍的人数优势,但剌子模三旗有着纪律和装备的优势,双方杀了个难分难解,短时间内谁也无法取胜。

当此之时,斡罗斯人的扎甲步兵,面临着巴鲁营和剌子模正蓝旗的联合绞杀。

斡罗斯人的皮甲步兵,在短暂的慌乱过后,迅速用手中的圆盾组成盾墙。盾墙之后长矛攒刺,挡住了剌子模正黄旗的舍施尔弯刀。但汉军正黄旗迅速改变了战法,无数骑兵贴阵而过,射出弓箭对这些皮甲步兵进行袭扰。

换言之,一个剌子模正黄旗八千六百骑兵,看住了两万多名斡罗斯人的皮甲步兵!

斡罗斯人的四万骑兵,也被剌子模三旗完全拖住。

整个左翼陷入了胶着战。

此战的结果,就看是巴鲁营和正蓝旗先消灭了斡罗斯人的扎甲战士,还是斡罗斯人的骑兵鼓起余勇先击破剌子模三旗了。

至于援军

蒙古中军和阿速人,互相看住了对方,谁也不想轻动,露出破绽。

钦察人则看出了便宜。

剌子模军方面不到五万人就和七万斡罗斯人杀的难分难解。那岂不是说明,赵朔没有将大量签军补充进剌子模军既然如此,签军最多的所在,就是他们对面的汉军!

而对面的汉军,应该是六万人左右。

钦察人现在可是有着七万大军!

既有兵力的优势,又有战力的优势,此时不打汉军更待何时

钦察人现在的名义上的领袖是忽滩汗。

忽滩汗的女儿,嫁给了斡罗斯人中最能打的加利奇公国“王公”密赤思老。也正是凭着这番关系和“唇亡齿寒”的道理,钦察人才说服了斡罗斯人相助。

忽滩汗也因为如此大功,被钦察诸部推举成了话事人。

他高声道:“我们之前想错了,签军最多的不是剌子模军,而是汉军!大家冲啊,击破对面的汉军,攻破敌军的左翼!”

“钦察人的勇士们,冲!”

“杀光这些入侵的异族!”

“杀光蒙古人的走狗!”

……

七万钦察战士发出声声呐喊,向着汉军八旗发动了进攻。

钦察人的战法其实和当初的蒙古人类似。

进如山桃皮丛,摆如海子样阵,攻如凿穿而战。

大军分成一支支三五十人的小队,如果对面的敌军列出军阵,就先由一支支小队对敌军的军阵进行袭扰。一旦敌军的军阵出现散乱,就会集中主力攻入敌阵,“穿凿而战”,破掉敌军的大阵。

如果遇到相同风格的的军队,那就是三五十人的小队互相厮杀,看哪方的弓马更娴熟,装备更优良,更加悍勇敢战。

如果遇到敌军出动大队的骑兵,这一支支小队也会迅速集结起来,形成一支支大队骑兵与之相抗。

草原围猎的经验,让这些草原战士的配合非常密切,根本就不需要多少指挥。

而且,必须说明的是,钦察人虽是草原民族,但比起当初的蒙古人阔多了。他们占据了万里草原,可以与西辽、剌子模和欧洲贸易。由于波斯地区常年动乱,还吸收了不少波斯地区的能工巧匠。

所以,大约一半的钦察战士,身上披着的是铁甲。

他们的头盔更是颇具特色。

其他地区的头盔面甲,只是用一个铁片遮挡。

而钦察人的头盔面甲,却是有鼻子有嘴巴有夸张的胡须,看起来就是一个个相貌狰狞的恶鬼。

普通军队看到一队队钦察骑兵迎面而来,还未曾开打就心生恐惧。在历史记载中,术赤对钦察人这种面具非常欣赏,不但大力推广而且进行技术改进。到了后来,“钦察面甲”成为了钦察汗国的标志。

当然了,汉军八旗不是普通部队,对钦察人夸张的头盔面具,毫无恐惧心理。

“汉军正红、正蓝、正黑、镶红、镶蓝、镶黄、镶黑,七旗出击!注意,先分成一个个千人队,将钦察人尽量分割,再一口口地吃掉他们!”

史天倪不但果断下达了命令,而且并未用出全力,仅仅出动了汉军七旗。他留下了直属的正黄旗做最后的预备队,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

他下达的命令,也非常符合两军的实际情况。

汉军八旗虽然经过了长期的训练,但是对比在马背上长大的钦察人,在个人战力上没什么优势。如果也分成一支支三五十人的小队,即便有阿拉伯战马的优势,汉军也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

汉军最大的优势在于纪律性。

他们不但能密切配合,而且能为了完成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包括自己的生命。

三十个汉军八旗将士,未必是三十个钦察战士的对手。

但一个汉军八旗千户,却能战胜一千个钦察骑兵!

至于说为什么史天倪为什么不直接出动一个个万人队如果钦察骑兵见汉军太啃,就只会进行的袭扰了,短时间内只能打成胶着战。时间久了,钦察人说不定会脆溜之大吉。

出动一支支千人队,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驸马麾下,有进无退!”

“八旗汉军,所向无敌!”

“建功立业,就在当下!”

……

汉军七旗分成七十个千人队,发出声声呐喊,向着蔓延了五六里的七万钦察骑兵迅猛冲杀。

他们现在的目标不是杀死多少钦察人,而是完成任务,将钦察骑兵们分割开来,使其既不能逃遁,又无法联络。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将其一口口吃掉。

“拦住他们,杀死他们!”

眼见汉军如此队形,原来漫山遍野的钦察人迅速变阵。

身穿铁甲的钦察战士在前,身穿皮甲战士在后,组成七十个千人队,向着汉军七十个千户迎面而来。

七十队vs七十队!

七百五十名汉军战士vs一千名钦察战士!

嗖嗖嗖!

刚到百步距离,双方齐齐发出了一轮箭雨。

汉军的战马继续加速!

八十步!

五十步!

到了现在,钦察战士双目中已经充满了震惊。

他们当然应该震惊。

这个时代的骑兵对决,要么排出整齐的队形,默契地避开对方正面,在两军擦肩而过时,互相发动攻击。一击即走,速度不减。

要么到了百步距离,双方就非常默契地减速,两军战士捉对厮杀。

也有特别勇武的战将,率领数十名亲卫,速度丝毫不减,直接硬生生撞入敌阵,但这绝不是常态,在战场上很少发生。

然而,现在呢

七十支汉军队伍,不但没有一支队伍让开正面的意思,而且没有一支队伍减速!

他们的队形也甚是奇怪。

每个千户排出整齐的方阵,骑兵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左右之间几乎是马镫挨着马镫,前后的距离不超过三丈。

整支骑兵队伍,仿佛一个个移动的城池,在向钦察军的千人队恶狠狠地撞来!

怎么回事

他们为什么既不减速,又不避开正面

他们要以命换命吗

对于普通战士来讲,双方这样硬生生地相撞,岂不是等同于直接同归于尽

有这个必要吗

钦察骑兵大惑不解。

然而,他们哪里知道,这种战法在东方毫不稀奇。

铁浮屠!

相传金国的铁浮屠,是用铁锁相连,部队整齐划一,硬撼敌军军阵。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铁链相连,一个人的战马被射死,岂不是把铁链上其他骑兵都连累了

事实上,金国初年是用严苛的军纪,将所有战士凝结为一体,仿若铁链相连攻如雷霆,才给世人这么大的误会。

汉军八旗虽然只是人穿铁甲,马并没有披马甲,但还是借鉴了铁浮屠的战法。

对!

汉军八旗就是要凭着优良的军纪,和敌军拼命,你们敢不敢接招

“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