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大地,山川壮丽,河流纵横。云梦泽的浩渺水波、大别山脉的巍峨峰峦,共同勾勒出它雄浑的轮廓。然而,水患与灌溉问题却如阴霾般长久笼罩着这片大地。
每逢雨季,湍急的汉水与长江支流裹挟着暴涨的水量,如脱缰野马般肆意奔腾。云梦泽周边的平原地区首当其冲,洪水肆虐,冲毁大片农田,泥坯房屋在洪流冲击下轰然倒塌。百姓们拖家带口,带着仅有的细软,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艰难跋涉,哭声、呼喊声交织,流离失所的他们眼中满是绝望与无助。
而到了旱季,炽热的骄阳高悬天空,土地干裂出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缝隙。庄稼因缺水而枯萎,颗粒无收,村庄里弥漫着饥饿的气息。百姓们望着干涸的河流和龟裂的土地,只能仰天叹息,为生计发愁。这一切,都被姜悦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作为一个穿越者,姜悦深知水利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她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在一次重要的朝会上,宫殿内气氛庄严肃穆,大臣们身着朝服,整齐排列。姜悦身着一袭干练的束腰长袍,迈着坚定的步伐,站在朝堂中央。她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声音清脆而有力:“诸位大人,楚国水患与灌溉难题由来已久,严重制约着国家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是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关键。它不仅能抵御洪水,还能确保农田在旱季得到充足灌溉,增加粮食产量,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然而,她的话音刚落,宰相林渊便冷哼一声,站出来反对。林渊年逾五十,面容冷峻,身着华丽的官服,腰间佩戴着象征身份的玉佩。他在朝堂上根基深厚,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是旧势力的代表人物。他拂了拂衣袖,不紧不慢地说道:“姜姑娘,你所言虽有道理,但修建如此大型的水利工程,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巨大,这无疑是劳民伤财之举。如今楚国刚刚经历边境危机,与邻国的战争虽已平息,但国库空虚,百姓疲惫,此时大兴土木,恐怕会激起民怨,动摇国本。”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支持林渊的旧臣们纷纷附和,他们或是担忧工程耗费过大,自己的封地赋税会因此增加,影响自身利益;或是因循守旧,习惯了传统的治理方式,不愿做出改变。这些老臣们交头接耳,脸上满是对姜悦提议的不满。
而一些年轻官员和支持改革的大臣则面露犹豫之色,他们虽认可姜悦的想法,看到了水利工程对楚国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但也对工程的巨大投入心存顾虑。他们深知改革之路艰难,在旧势力的反对下,推行如此庞大的工程困难重重。
楚御坐在龙椅上,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他眉头紧锁,神色凝重,手中轻轻敲击着扶手。他深知姜悦的提议具有长远意义,一旦水利工程建成,楚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林渊所言也并非毫无道理,楚国目前的状况确实经不起太大的折腾,这一决策关乎楚国的未来,他不得不慎重考虑。
姜悦看着朝堂上的争论,心中明白,想要说服众人,仅凭口头之言是远远不够的。她深吸一口气,向前走了两步,向楚御行了一礼,坚定地说道:“陛下,臣恳请亲自带领水利专家进行实地勘察,收集数据,制定详细的工程规划和预算。只有掌握了真实情况,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楚御微微点头,批准了她的请求。
数日后,姜悦带着一群水利专家和护卫,踏上了实地勘察的征程。水利专家们背着装满工具和图纸的行囊,护卫们骑着健壮的马匹,手持长枪。他们沿着楚国的主要河流,翻山越岭,风餐露宿。
每到一处,姜悦都仔细观察地形、水流。她蹲下身子,用手触摸着河边的土壤,感受其质地;观察河流的走向和流速,与水利专家们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遇到险峻的河岸,她也毫不退缩,在护卫的搀扶下,艰难地攀爬上去,只为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一天,他们来到一处地势险要的山谷,这里是河流的关键节点,也是修建水利工程的重点区域。山谷两侧山峰陡峭,怪石嶙峋,河流在谷底湍急地流淌,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姜悦站在山谷边缘,望着湍急的河流,陷入了沉思。突然,她脑海中灵光一闪,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出来。她闭上眼睛,集中精神,运用自己穿越时空带来的超能力——短暂的未来预知和信息洞察。
刹那间,眼前的景象变得模糊起来,时间仿佛开始流动。她看到了未来这里修建水利工程后的景象:坚固的大坝横跨山谷,大坝用巨大的石块砌成,表面平整而光滑。坝顶宽阔,可并行两辆马车。大坝拦住了汹涌的洪水,河水通过巧妙设计的渠道,缓缓流向广袤的农田。渠道两旁种着整齐的柳树,微风吹过,柳枝摇曳。干涸的土地得到滋润,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农民们在田间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