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其他小说>妙医皇后的双面人生> 第3章 民间走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民间走访(1 / 2)

姜悦端坐在书房之中,眉头紧锁,案上摊开的竹简满是新政的构想,可她心中却始终觉得缺了些至关重要的东西。推行新政,关乎楚国的兴衰,若仅凭自己在这深宅大院里的设想,无疑是纸上谈兵。为了真切知晓百姓的需求与困境,她毅然决定深入民间走访。

姜悦出生于楚国贵族世家,自幼聪慧过人,饱读诗书,心怀天下。她虽身为女子,却对楚国的政治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看着楚国在列国纷争中逐渐显露疲态,百姓生活困苦,她决心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楚国的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这些时日,她日夜思索新政,力求每一条政令都能切中时弊,可内心的不安却愈发强烈,她深知,只有亲身体验百姓的生活,新政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二日清晨,天色尚早,姜悦便乔装打扮成普通民女,身着粗布麻衣,头发简单挽起,插着一根木簪。她的随从也都换上朴素的装束,几人悄然出了府邸,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

他们先是来到郢都的集市,这里热闹非凡,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姜悦穿梭在摊位之间,看到一位卖布的老妇,满脸愁容。她上前询问,老妇无奈地说:“姑娘,这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税赋太重,进的布都卖不上价,除去税钱,根本赚不到几个钱,一家人的生计都成问题。”姜悦心中一紧,默默将此事记在心里。她环顾四周,发现不少摊位前都顾客寥寥,摊主们脸上满是焦虑。有的抱怨货物积压,有的叹息客源稀少,而税赋过重似乎是大家共同的困扰。姜悦与几位摊主交谈,了解到不同行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意识到不合理的税收制度不仅影响了百姓的生计,也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离开集市后,他们一路向乡村走去。沿途看到大片的农田,土地干裂,庄稼稀疏。在田边,姜悦遇到一位正在劳作的老农,他满脸沧桑,身形佝偻。姜悦走上前,恭敬地问道:“老人家,今年这庄稼收成如何?”老农抬起头,叹了口气,眼中含泪说道:“姑娘,你看看这地,都快旱死了,没有水利灌溉,种子撒下去也长不出多少粮食。可即便收成不好,官府的赋税却一点也不少,前几日家里的粮食又被征走了,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姜悦看着老农那绝望的眼神,心中一阵刺痛,她深切地感受到百姓生活的艰难。她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干裂的土地,询问老农附近河流的情况以及以往水利设施的状况。原来,曾经有一些简单的水利工程,但年久失修,早已无法发挥作用,而官府对此却不闻不问。姜悦意识到,水利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关乎着无数百姓的温饱。

随后的日子里,姜悦和随从走过了楚国的许多乡村田野,每到一处,她都与百姓们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百姓因为家中男丁被征去服徭役,田地无人耕种;有的则因为疫病横行,缺医少药,生活陷入困境。姜悦认真地将每一个百姓的诉求都详细记录下来,从赋税问题到水利灌溉,从徭役负担到医疗救助,她深知这些都是新政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姜悦遇到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她怀中抱着瘦弱的孩子,眼中满是无奈。这位母亲告诉姜悦,孩子到了该读书识字的年纪,可村里没有学堂,自己也没有钱送孩子去城里读书。姜悦意识到,教育的普及对于楚国的未来同样至关重要。她询问村里其他人家的情况,发现有不少适龄儿童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与村民们的交流中,姜悦还了解到,一些有手艺的村民因为缺乏传承和推广的渠道,技艺逐渐失传,这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楚国文化的损失。

随着走访的深入,姜悦越发坚定了改革的决心。这些百姓的苦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都成为了她推动新政的强大动力。她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满挑战,但为了楚国的百姓,为了楚国的繁荣昌盛,她必须勇往直前。回到府邸后,姜悦对着记录的竹简,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她要将这些百姓的声音融入新政之中,让新政真正成为造福百姓的良策。

姜悦开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她将赋税问题细分为税种繁多、税率过高以及征收方式不合理等方面。针对水利灌溉,她研究了楚国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水资源分布,思考如何制定合理的水利建设和维护计划。对于徭役,她考虑如何优化征调制度,既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又能减轻百姓的负担。在医疗救助方面,她设想建立官方的医馆和培养专业的医者,以应对疫病的爆发。对于教育,她计划在各地设立学堂,聘请有学问的人担任教师,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

然而,姜悦深知,推行新政并非易事。楚国的旧贵族势力庞大,他们长期享受着特权,新政必然会触动他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而且,新政的实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筹集资金也是一个难题。此外,要让新政得到有效的执行,还需要培养一批忠诚且有能力的官员,而目前楚国的官场存在着诸多腐败和不作为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姜悦决定先从内部入手,整顿自己的家族势力。她召集家族中的长辈和重要成员,向他们阐述新政的意义和必要性,展示自己在民间走访中所了解到的百姓的苦难。起初,家族成员们对新政心存疑虑,担心会影响家族的利益。但姜悦耐心地解释,说明只有楚国强大了,家族才能长久繁荣。经过多次的沟通和协商,家族中的一些开明之士开始支持她,愿意为新政贡献力量。

在筹集资金方面,姜悦提出了一系列开源节流的措施。她建议对商业进行合理的扶持,降低税赋,鼓励贸易,从而增加商业税收。同时,她主张削减不必要的宫廷开支和官员俸禄,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新政的实施。对于水利建设等大型工程,她考虑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给予投资者一定的回报和优惠政策。

为了培养新政的执行人才,姜悦设立了专门的学堂,选拔有潜力的年轻人进行培训。学堂不仅教授儒家经典和法家思想,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道德品质。姜悦亲自参与教学,向学生们传授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思路,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准备新政的过程中,姜悦也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她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学者和官员,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有一位名叫孙楚的年轻官员,他对姜悦的新政十分赞赏,并主动提供了许多关于楚国官场现状的信息,帮助姜悦更好地了解政治局势。姜悦与孙楚共同探讨新政的实施细节,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旧贵族反对的策略。

然而,旧贵族们也察觉到了姜悦的行动,他们开始联合起来,试图阻止新政的推行。他们在朝堂上对姜悦进行诋毁,散布谣言,说她的新政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会破坏楚国的传统秩序。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员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对新政持观望态度。面对这些压力,姜悦没有退缩。她利用自己在贵族中的人脉关系,逐一拜访那些有影响力的贵族,向他们解释新政的真正目的,并展示自己的诚意和决心。同时,她也通过各种渠道向百姓宣传新政的好处,争取百姓的支持。

随着准备工作的逐步完成,姜悦觉得推行新政的时机已经成熟。她精心撰写了一份详细的新政计划书,呈递给楚王。楚王对姜悦的才华和勇气早有耳闻,在仔细阅读了新政计划书后,他被姜悦的深谋远虑和为民着想的精神所打动。虽然他也知道新政会面临诸多困难,但他意识到楚国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唯有改革才有出路。于是,楚王决定支持姜悦的新政,并任命她为新政推行的主要负责人。

姜悦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但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对楚国百姓的深厚感情,她坚信,新政一定能够成功,楚国一定能够迎来繁荣昌盛的明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姜悦将全力以赴,投身于新政的推行之中,为楚国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