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书本网>穿越小说>夜读全唐诗> 第189章 德宗《送徐州张建封还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9章 德宗《送徐州张建封还镇》(2 / 2)

忠诚在方寸,感激陈情词

着重强调张建封的忠诚品质。“忠诚在方寸”,“方寸”指代内心,表明张建封的忠诚是源自内心深处的坚定信念,并非出于外在的压力或利益驱使。他将对国家和朝廷的忠诚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坚守这份信念。“感激陈情词”则描述了张建封在朝见德宗时,满怀感激之情,向德宗倾诉自己的心声。他感恩朝廷给予的信任与重任,通过真挚的言辞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诚与报效之志,这种真诚的情感流露进一步凸显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忠诚之心。

报国尔所向,恤人予是资

德宗在此联中对张建封提出了殷切的勉励。“报国尔所向”,鼓励张建封继续将报效国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遗余力地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国家面临着诸多挑战,地方的稳定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而“恤人予是资”则强调了体恤百姓的重要性。德宗深知,地方治理的核心在于关注民生,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地方才能繁荣昌盛。他希望张建封在徐州任职期间,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不仅体现了德宗对地方治理的期望,也反映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欢宴不尽怀,车马当还期

画面切换到德宗与张建封的欢宴场景。君臣二人在宴会上把酒言欢,共同回顾过去的经历,展望未来的发展。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离别之情逐渐涌上心头。“欢宴不尽怀”,表达了德宗对张建封的不舍之情,尽管宴会充满欢乐,但想到即将分别,心中仍有诸多留恋。同时,“车马当还期”也提醒着张建封归镇的时间已到,他即将踏上返回徐州的路途。这句诗既展现了君臣之间的深厚情谊,又暗示了张建封肩负的重任,他必须回归岗位,继续为地方的发展努力。

谷雨将应候,行春犹未迟

以谷雨时节的自然景象为喻,富有深意。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雨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谷雨将应候”描绘了大自然顺应时节的变化,展现出勃勃生机。德宗借此暗示张建封归镇后,仍然有充足的时间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像谷雨时节的农作物一样,能够在合适的时机茁壮成长。这体现了德宗对张建封的信任与期待,相信他在徐州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地方带来繁荣与发展,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鼓励张建封勇往直前。

勿以千里遥,而云无己知

诗的结尾,德宗以亲切的口吻表达对张建封的关怀。徐州距离京城路途遥远,但德宗希望张建封不要因为距离的阻隔而感到被朝廷忽视。“勿以千里遥,而云无己知”,德宗承诺会持续关注张建封在徐州的工作与生活,不会因为距离而减少对他的支持。这不仅是对张建封个人的安慰,更是一种政治上的承诺,体现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重视和关心,让地方官员感受到无论身在何处,都与朝廷紧密相连,从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整体品鉴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送别张建封归镇为线索,全方位地表达了德宗对地方治理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张建封个人才能、品德和忠诚的赞扬,德宗树立了一个优秀地方官员的典范,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其他地方官员的期望。诗中体现了德宗对国家未来的信心,相信像张建封这样的能臣良将能够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整首诗不仅是对张建封个人的送别与勉励,更是德宗对地方治理理念的生动阐述,展现了他以民为本、重视人才、关注地方发展的治国思想。

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精巧:全诗从张建封入朝觐见的背景写起,依次描述了他的忠诚表现、德宗的勉励、欢宴场景以及最后的送别寄语,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每一部分紧密相连,层层递进,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德宗对张建封的情感和期望,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清晰呈现,读者能够跟随诗人的笔触,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意境深远悠长:德宗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如“谷雨将应候”,营造出一种既庄重又充满希望的氛围。谷雨时节的生机与希望,与张建封归镇后施展抱负的前景相呼应,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寓意。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仿佛看到了徐州地区在张建封治理下的美好未来。

3.语言凝练典雅:诗中用词简洁而富有深意,充分体现了唐代宫廷诗歌庄重与典雅的风格。例如“忠诚在方寸”“勿以千里遥”等语句,用简洁的词汇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德宗运用精准的语言,以凝练的表达方式传递出对张建封的赞赏、期望和关怀,展现了高超的文学素养和语言驾驭能力,使诗歌在简洁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历史背景

贞元十三年(797年),张建封入朝觐见,这一事件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张建封作为唐代中期的重要将领,治理徐州长达十年之久,他治军有方,在地方上树立了很高的威望,深受朝廷的信任。德宗特地赐诗送别,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殊荣,充分体现了朝廷对张建封的重视和对徐州地区的关注。在唐代中期,藩镇割据问题严重,地方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德宗希望通过对张建封的褒奖和支持,树立榜样,激励其他地方官员忠诚履职,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统一。

《送徐州张建封还镇》不仅是一首深情的送别之作,更是德宗对地方治理理念的深刻表达。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展现了唐代皇帝对国家稳定的重视和对优秀人才的赏识,为后人研究唐代政治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学资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