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有着重要意义的秦渠工程正式拉开序幕,秦国这个新晋的天下霸主随即将自己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项水利工程的建设之上。
由此所引发的一个后果便是,原本应该在天下纷争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秦国,此刻却仿佛一个边缘国家一般默默无闻。
就在秦国似乎正忙于国内工程建设而疏于对于天下局势掌控的同时,那些清晰地感受到权力真空的诸侯们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起来。
整个天下的局势也开始变得紧张了起来。
没有出乎各国那些洞悉天下局势的有识之士的意料,首先挑起这场天下纷争的不是别人,正是如今除了秦国以外最为强大的国家——楚国。
早在越国国内爆发反对越王诸咎的叛乱初期,楚国就已经对于这个曾经强大此刻陷入内乱的东方邻国垂涎三尺。
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之内发动对于越国的攻势,无非是因为准备战争需要时间,以及忌惮地处楚国西边的秦国。
如今,称王之后的秦国已经摆出了一副专注于国内建设的架势,楚国国内的战争准备也已经完成,楚国又怎么可能会放过越国这块到嘴的美味呢?
于是在楚王芈臧的一声令下,楚国将军上官祖钊率领着十万士卒越过楚越边境,正式打响了楚国对于越国的战争。
在这场楚越之战的初期,楚将上官祖钊麾下的楚军的攻势足可以用凌厉来形容。
短短数月之内,楚国大军就占领了越国西部的数十座城邑,其兵锋直指越国此时的都城会稽。
随后事情的发展也没有出乎世人的预料,尽管越国士卒依托着坚固的会稽城进行了顽强地防守,但是都城还是沦陷于楚国大军士卒强大的兵锋之下。
就在楚国大军上下乃至整个楚国都为前线进展得顺利而欢欣鼓舞之时,那些跟随着越王诸咎撤退到越国山区继续抵抗的越国士卒让大胜过后的楚国士卒明白了一个道理。
那便是越国都城会稽被楚国大军攻破并不意味着越国已经灭亡,更不意味着这一场楚越战争的终结。
既正面战场以楚国大胜、越国惨败而告终之后,那些残存的越国抵抗力量将这场战役拉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之内,设立在越国都城会稽城中的大军帅帐便接二连三地收到了来自越国各地的士卒遭到袭击的战报。
根据这些战报之上所透露出的消息可知,越国抵抗力量的袭击规模并不算大,少的一人两人,多的也不过数十人,他们的目标也只是那些落了单的楚军士卒。
初看之下这一起袭击的受损情况并不严重,但是伴随着袭击的聚少成多,这段时间之内楚军的损失不可谓不大。
面对这种我在明处、敌在暗处不利局面,坐镇会稽城中的楚国将军上官祖钊一方面命令各处城邑加强戒备,另外一方面开始抽调精干兵力对于那些残存的越国势力开始一个个地清剿。
世人常说“强龙不压地头蛇。”,面对山区之中那些奸猾似蛇的越国抵抗力量,纵使楚国这条强龙力量再大也难免陷入到重拳落空的难受境地之中。
就这样,在顺利地完成了对于越国正规军的战争之后,进攻越国的十万楚军便被越国残余势力拉入到了清剿战争之中。
虽然在楚国越国双方那巨大的实力差距之下,越国最终难免彻底失败,但是这场注定旷日持久的战争究竟什么时候能够结束?
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谁也不知道。
也就是在楚国大军努力清剿着越国国土之内的残余力量的同时,又有一些国家跳了出来。
这一次发动战争的国家是赵国、梁国,而他们开战的对象则是此前谁也没有预料并且数十年来一直保持着中立态度的齐国。
当年那一场联军攻齐之后的平陆之会之后,原本实力强大、国家富裕的齐国被划分成了两个国家,这就是如今的齐国和陈国。
和南方的陈国一建立就要面对东南霸主越国的攻势不同,紧紧抱上了自己西边天下霸主魏国大腿的齐国显得格外幸运。
在魏国强大兵势的保护之下,与齐国接壤的赵国、燕国都不敢对其开战,而南边同出齐国一脉的陈国则是陷入到了越国攻势之中而无力北顾。
可以说在那段时间之内,齐国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会被周边国家进攻。
有如此难得的天时,加上齐国这片土地之上原本拥有的渔盐之利,齐国开始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不过俗话说的好:“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齐国这段无比顺遂的发展也终究会在某个契机而停滞下来,而这个契机便是魏国的霸主被秦国所取代以及南方陈国取得了对越战争的大胜。
没有了魏国这个强大的后盾作为支撑,数十年来没有遭遇大型战争的齐国就算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保守不了。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