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当然是还不知道此时北方的变化,但是这对于唐继尧来说,却是他非常关注的,不知带为什么,唐继尧总是觉得这一次东北的事情,恐怕会影响到全局的安定,而且说起来,其实张作霖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师长,论起军阶,根本不能与其相提并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唐继尧这一次真的感觉到了一种不寻常。
或许这就是他的政治嗅觉吧,而且因为东北的局势变化,唐继尧就此还做出了一项重要的决定,是这样的,说起来其实唐继尧原本整的没有太大的偏向,想要对护国军如何,或者说,他想要对蔡锷李烈钧如何,这从他之前的一些表现就能够看的出来,虽然他控制了护国军各路军的军饷粮草,可是实际上来讲,唐继尧所支付的粮饷还是能够维持军队的正常开销的,虽然会比较拮据,但是至少不至于无法生存,以及破坏了正常的战略方向。
可是这一次,拥有者敏锐嗅觉的唐继尧从东北的事情中,仿佛看到了一些不寻常的东西,说起来,唐继尧从来就没不觉得这一次的战争袁世凯一方会有什么胜算,虽然现在袁军方面尚有曹锟吴佩孚这样的勇将,而且龙觐光马继增张敬尧三人以绝对不容小觑,伍祥桢等人亦非寻常之辈。
而且真正让唐继尧感觉不安的,实际上还是那久久未动的冯国璋金陵军其实也不能算是一动未动,他们对于革命军的镇压,实在是太过于残酷了,而且冯国璋还对外宣称,如果护国军讨袁的话,他会站在中立的位置上,毕竟护国军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属于北洋政府的序列的,所以这样看来,护国军的讨袁战争实际上等同于北洋政府内部的战争,所以他会选择站在中立的位置上。
可是如果有革命军,亦或者是相同类似的起义军的话,那么他冯国璋将会毫不犹豫的将其镇压,因为征服内部的战争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政见上的不同,初夏一些不可调和矛盾是正常的,可是那些起义军的话,他们就等同于推翻政府的那种草莽势力,用前朝的话来讲,那就是逆贼,所以对于这样的逆贼他这个北洋政府的大将军,自然就不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其实实际上冯国璋的这一番言论有趣的很,因为这一番看似无所谓的言论中,实际上包含了多种的立场区分与战争核心意义的定位。其一,就是冯国璋认定这一场护国运动实际上是属于政府内部的战争,也就是说,这一场战争的核心意义实际上是出于政见的不同,与国家的整体体制没有关系。
这样一来的话,也就是直接的将革命军啊以及一些民间的社团帮会,摘了出去这样一来的话,政府或者是说袁世凯要面对的压力就会减少不少,其二,冯国璋的态度很明确,护国军的讨伐他会采取中立的态度,可是一旦有其他的武装力量加入进来的话,那么他就会采取雷霆手段对其进行残酷镇压,这就等同于冯国璋间接的,甚至是可以说是直接的给袁军方面提供了帮助,减少他们的压力就等于支援了他们的武装。
可是虽然是这样的情况,但是从深角度来讲,冯国璋这样做其实也是有着一定的好处的,当然了,这个好处肯定是对于护国军来说没有好处,但是确实对于国家有着不可替代的好处的,那就是冯国璋这样的举动直接的减少了有可能新出现的新军阀,亦或者可以称之为民间武装力量代表。
减少了这样的组织,那么即便是日后战争结束了,也就直接的减少了不安定因素,因为说也不能够保证现在的讨袁军,在护国运动结束后,就不会变成下一个袁世凯手中足以摧枯拉朽的大军。
其实作为军人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战争之后,无论是胜败的双方,虽然都是有利可图的,但是肯定会在一段时间之内用来恢复元气,整顿军备等等,而这像是这样的全国局域性的战争,所需要的时间肯定更长,所以一旦战争之后有人利用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其他军队恢复元气的时候偷袭,而后从中取利的话,那么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恐怕不需要过多的解释。
所以冯国璋此举等于直接的扼杀了,至少也是一部分的有可能在战后叱咤风云的武装力量,这样也就直接的减少了国家的消耗,同时因为是内部战争,一个国家之内的所发生的战争,实际上无论是结果如何,消耗的都是国家的国防力量,实际上,其实这一次的护国运动在一定的是程度上来讲,就已经消耗了国家的防卫力量,如果战后再战的话,恐怕所以冯国璋这样的行为是绝对没有错误的。
再者说就是其实实际上冯国华张对于蔡锷以及唐继尧的态度都是非常古怪的,按照冯国璋为公的心里,他应该是帮助护国军用兵的,但是反之为私的话,那么他就会选择站在袁世凯一遍,所以现在冯国璋的位置也是非常尴尬的,但是能够在这样的个尴尬位置上还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足可以看出冯国璋这个人的能力。
与其说冯国璋不支持蔡锷唐继尧,倒不如说从心理讲冯国璋实际上是支持他们二人的想法的,而现在之所以他选择了中立,其实就是因为护国军的用兵,如果不用兵,只是谏言口伐笔诛的话,那么冯国璋必然的毫不犹豫的选择站在蔡锷的一遍,这从他但是宣布五省将军通电的时候,就能够够看的处他的想法。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