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钦甚至都要在郭奴、林宗靖两人的帮助下,才知道要怎么用正规的编伍之法管束部属。
水战之法,韩道勋带到叙州的多部兵书都有提及,但记述都相当简略,需要跟杨钦这些年所掌握的野路子进行比对,互为补充。在这些方面,郭奴儿、林宗靖也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令杨钦肩上所承受的压力极大,担心哪一天韩谦就会令郭奴儿、林宗靖直接取代他掌管船帮。
虽然答应组建叙州船帮,杨钦很有些勉强,但既然答应下来,杨钦也绝对不愿被人取而代之。他每天不管督造战船、训练水战多辛苦,都要抽时间跑到芙蓉园来见韩谦汇报进度,以示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下。
然而杨钦却不知道,韩谦为钱粮之事,却愁得食寝难安。
豪族常豢养数,偷偷外移路埂、扩大田界,将小亩地偷换成大亩地,一户中产人家,偷偷增加三五亩地,不是左邻右舍,还真是无法察觉。
而刚到叙州,就外派斥候到各地散播金矿谣言的效果,这时候也渐渐显现出来。
往来黔阳城的舟船在叙州卸客,可能每天多出三五人,或者十人八人都不会太明显,但黔阳城内就千户人家,算上官驿,也就有三座档次不高、以通铺为主的客栈,这么一座小城,在大半个月里多出小二百的外乡人,就足以瞩目了。
韩谦也是有意的人将这些人往叙州境内两座废弃的金矿处引导。
那两座金矿虽然在八十多年前就废弃了,但主要还是因为山体垮塌。
之后,没有再启,也是由于两座金矿已经开发二三百年,垮塌之前的产量已经很低,对官办而言,可以说是收入抵不上开销,但并非金砂完全开采绝尽。
然而既然是金矿,又经过近百年的风化,附近溪流低处也会沉淀出一些金砂。
虽然金砂溪河,依旧不具备大规模组织人手去淘金或开矿的价值,但成百上千的人涌过去,总归会有人有所得、有所收获。
而只要有人有所得,不要去管总体投入的人力跟产出比,在横财效应下,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人蜂涌而至。
实在不行,韩谦就考虑是不是隔三岔暗地里撒些金砂下去,给这些淘金客鼓舞一下士气。
只是想到这又是一笔额外的开销,韩谦就心痛得紧。
不过,一定要用横财效应才能将人大规模骗过来。
待这些人头脑渐渐清醒过来,有一部人会返乡,但他们能为横财效应吸引过来的人,大多数人还是无田无业者,即便没有金矿,而只要叙州让他们看到容身的希望,大多部分人就会留下来,给围垦淤地、矿产开发、种种工场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韩谦并不担心当世人有几个能窥破他的算计。
这种脱胎于后世圈地运动、羊赶人现象的计策,背后起主导作用的机制,与以往因战乱、饥荒所形成的难民潮有极大的不同,即便是他父亲知道他的计划,此时也是更担心大量流民的涌入,会令叙州的局面变得一团糟、不可收拾。
而事实上只要是人,就必然会积极的寻求出路。
叙州前期所形成的局面,以及本身地广人稀以及自然资源丰富的条件,将有利于这些生存力极强的人扎根下来。
唯一的问题,韩谦就是怕潭州不咬钓,哪天突然从沅水下游封住口子,不能走沅水及两岸的河谷通道,想短时间内就有成千上万的淘金额翻越数百里大山进入叙州,难度就实在是太大了。
韩谦找食肆酒楼的店东家,大肆进行私售垦荒权,急着收刮是一方面,更主要还是想着食肆酒楼的店东家多为客籍大户,他们不仅仅是跟潭州更亲近的问题,其中必然有潭州所安排的内线……
韩谦只能通过这种手段,强行将鱼饵往潭州嘴里塞过去。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