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团都是自行车化步兵团,并配备有独立的炮兵连,装备了82毫米迫击炮,加上掷弹筒以及数量众多的夏普斯步枪跟左轮手枪,单纯防守,那是完全没问题的。
更何况,李永吉随后就带着警卫营的主力来到了广德。同时还从苏州跟无锡抽调了大量民夫过来,其中光武工队就有三万人,有这么一个重兵集团放在广德县,周围的人根本就不敢咋呼。
来到广德后。李永吉马一边开始就地招募人手,一边开始大兴土木,进行最基本的土地平整、开挖地基等工作,开始了最基础的煤化工建设。
最近一段日子。李永吉都把精力耗费在如何建设第一所煤化工联合工厂上了,每天就是带着那群秘密研发小组看图纸,察工地。并且利用时空交易系统给出大量的建筑用材,配合招募来的农民工进行基地生产,其他事情都先放在了一边。
要知道,合成氨就不说了,情况复杂,一不小心就会出问题,哪怕是建设一个最简单的,最容易的,规模不过才30立方的现代炼焦炉,也要小心谨慎的对待,更何况在这之前,还必须先把小火电建设起来,要不然没有电力供应,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总而言之,因为这是第一次成规模的制造工业基地,一切都是从头来,哪怕有后世设计的厂房建设图纸与相关设备,但因为人员水平太差,也必须让李永吉亲自在工地上看着才行。
更何况,很多关键设备,甚至是耐火砖也要从现代进口,而这些都离不开李永吉,毕竟李永吉的时空交易系统是随身流,李永吉不在就没法实时传送这些物资了。
特别要说的是,这次在广德县搞的煤化工项目,李永吉的很多少年亲卫团也出马了,他们都是亲卫团理科班的成员,这次也跟在那些秘密研发小组的身边帮衬,也算是一种实习。
当年的少年亲卫团,早在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在完全掌握汉语拼音后,就开始根据各自的优势与兴趣分了类。
比如文科比较好的,就去主攻语文跟历史,以后是把他们当作教师培养,未来扩大儿童亲卫团的时候,他们就是最基础的老师。
理科比较好的,就主要去学数学、物理、化学,以后就把他们当科研或者技术人员。
这么早就分科学习,也是没有办法,谁让李永吉现在太缺人手,特别是缺乏可靠的人手,所以说提前让他们分类,提前专攻某一项,也更有利于专业化学习,成才速度更快。
反正李永吉又不要求他们有多高的综合素质,只要文科的能去当小学老师,理科的能以后当个技工,他就很满意了,真正的大才,还得以后慢慢来。
当然,也有一些喜欢当兵的,年龄又比较大的,比如李飞跟白云飞等人,李永吉也会让他们选择参军,如今这些有志于从军的人,全都在青浦军校进修。
尽管当年的少年亲卫团事实上已经开始各奔东西,比如文科的学文,理科的学理,当兵的当兵,但他们的身份没变,依旧以李永吉的家奴自称甚至自豪,而那份曾经当过少年亲卫团的经历也不会变,这在他们以后的生活当中,是分量相当重的一份资历。
总而言之,在如今这个煤化工项目刚刚展开的情况下,处处都需要李永吉,如果李永吉在这个时候忽然离开,那代价就太大了,再次开工,就要从头开始了,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当然,如果情况危机,李永吉不得不救,那放弃这个项目也没问题,但李永吉想来想去,都不觉得王三武现在有什么实质性的危险。
对清廷的力量,李永吉目前也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加上情报工作做的好,还有无线电报的威力,所以哪怕他身在广德,但对淮安前线的情况也了如指掌。
在李永吉看来,僧格林沁看似强大,但其实就是纸糊的纸老虎,只能吓唬人,真打起来还不够看。
淮安城池深城高,王三武又兵精粮足,有大量的夏普斯后装枪、掷弹筒跟迫击炮,弹药方面也足够打五六场大规模战役的,单纯的防守,守个一年不成问题,毕竟那里还有一百多万石漕粮存在淮安城呢。
更何况王三武有无线电通信,可以方便及时的跟自己联络,还提前把海州,也就是连云港打下来了,并在那里放了一个团,而自己跟洋人关系很好,到时候利用洋人的船队运送弹药补给去海州,也是轻松自在。
至于如何从海州把弹药送去淮安,这个也不难,李永吉已经拜托张信达从现代社会订购了三艘ca-3000型现代货运飞艇,都是最大商业载重达250吨的重型货运飞艇,靠那三艘ca-3000型货运飞艇,淮安城就算被围的水泄不通也没用。
所以说,淮安看似突出前线,离自己的老巢比较远,实际上因为提前打下了连云港,海路畅通,自己又拥有无线电跟飞艇的关系,自己在后勤补给方面比清廷还强的多,所以这场战斗,时间越长,对自己越有力。
在李永吉的计划中,这场跟清廷的战争最好先这么对峙下去,最好能拖到初冬。
到了那时候,自己这边的一期工程也就建设的差不多,新兵训练的情况也更好,自己的武器也更新更强,而清廷估计也能聚集更多的兵马,正好可以跟他们来个大决战,来个一战定输赢!(未完待续……)R861()
书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