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咱们市场的农产品交易规模足够庞大,从今天开始,从天南海北来的商人皆可免费在咱们市场占据一块铺子用来收购农产品,并且附赠一个超大号的地窖用以储存粮食。
诸位商人朋友就在乡亲们的身后,你们可以回头去看看。”
说罢钟年朝着不远处的朱高炽挥了挥手——人都是他引来的。
说到底,这才是钟年这个市场最主要的功能。
实际上,单纯拿贩卖农作物来说,并不需要这么大个市场,那名“农夫”说的没有错,经济效益几乎等于没有。
那钟年为何斥资巨大并且予以厚望呢?
答案就在这群商人身上。
首先一点,这里面有个信息差的问题,那就是在土里刨食半辈子了的农夫,完全意识不到他们种植出来的农产品的真正价值是多少。
反正人家都卖什么价他们也跟着卖什么价,品相好的知道多涨几文,品相不好的蒙混过关过去了也赚不几个钱。
这就有一点像曾经有一位伟人提出的一个概念——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本质总结就是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
比如说一个人一天创造了五百块钱的产品,但是老板就给了他二百块钱,这三百就叫做剩余价值。
这是最通俗的说法,当然了,总有些人拿了这二百块钱还喜滋滋的回家跟老婆孩子炫耀,周瑜打黄盖呗。
回到市场上来,钟年曾经派人调查过,抛开粮食不谈,市面上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农产品,在应天府草市售卖的价格约是在江宁售卖的一点五倍。
其中,像是寒瓜也就是西瓜这一类的水果,价格甚至能翻到三倍有余。
而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农夫,都理所应当的认为,这些东西就只值他们卖到手的这个价。
这还不算完,应天和江宁这边出产的瓜果,卖到北方去,尤其是北京那边去,价格甚至能翻十倍——当然还是那句话,也不是供给给百姓的。
而这些东西,能看到的农夫不足百分之零点一。
其实反过来说,真正去购买这些产品的贵族家负责采买的家奴,大多也都不知道这个情况,他们只知道,主子今天给的钱刚好够买今天的菜,偶尔还能多个十几文,还能赚点。
他们并不会知道他们拿一贯钱买了五百文的东西。
而他们的主子大多就更不知道了,反正家里也不差钱,谁去管那个?
即便是有极少部分勤于体恤民情的基层官员发现了这一现象,以他们的力量也不可能去改变这一切。
那这部分差价去哪了呢?
这个已经很直白了。
商人赚的就是这份钱。
别看老朱天天吵着嚷着打压商人,可是打压的了嘛?很显然,一个愿打两个愿挨。
百姓就愿意要这么多,消费者也认可这个昂贵的价格。
当然了,商人也是人,他们也需要饭吃的,他们也起着维持供给和需求平衡的巨大社会作用。
然而……
他娘的他们不交税啊!
书本网